白沙道银村和坡告村整村搬迁后,村民积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信心更足 新村新家迎新春

13.01.2017  22:05
        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新春佳节临近,我们今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从即日起至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将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讲述各行各业坚守一线服务群众的生动故事,反映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心声与愿望,展现各界群众喜迎新春的喜悦之情。敬请读者关注。

  

        ■  海南日报 记者  刘笑非

  海南日报 特约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林呈

  “走,打篮球去!

  12日下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还扛着锄头走在回家路上的村民符国玲,隔着老远就向同村的村民约起了球。

  符国玲爱打球,但却极少有机会一展身手,因为在他此前生活的道银村里,半顷良田尚且难觅,又哪能建得了篮球场呢?

  生活的转变,源于一次走出深山的搬迁。

  今年元旦,符国玲所在的道银村和坡告村一起,整村搬迁到了10多公里外的银坡村。千亩橡胶林环绕的静谧村落里,两层高的黎家风格小楼,成了村民们的新家。

  “住上小楼房,生活不愁了,每人分得10亩胶林和一亩良田,生计也不愁了。”银坡村村民小组长符国华笑道,从前谈起生活,大家都愁眉不展,如今搬进新村,村民都是笑脸相迎。

  住进银坡村里10多天,原本素不相识的道银、坡告两村村民早已熟络起来。每天清晨出门打扫卫生,是10天里形成的默契;邻里之间夜不闭户,是新生活所带来的信任。

  搬迁前,道银、坡告两村距离虽不远,但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生活水平,让两村村民甚少来往。“往往只有春节的时候,能听见他们村里传来的鞭炮声。”符国华说,如今同迁新居,就成了一家人,往后不称“他们”,只说“我们”。

  村口的田地,已被村民们犁出垄沟,种上了地瓜、玉米,而待到水利设施修建完成,这片良田将会种上全村的口粮,与千亩橡胶林一起,充实村民的生活。

  “还记得搬迁之初,好多村民不愿意走,都担心搬进新村,依旧没有收入。”符国华回忆起动员村民的日子,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我们新生活!

  符国华8个月大的孙女,也和父母一起搬进了新家,这也是最让他欣慰的地方。“我们的苦日子都过去啦,孙女以后就过好日子了。

  符国华家大门口红木刻成的福字,在“乔迁之喜”横幅的映照下泛着鲜红。不远处的篮球场上,符国玲正挥汗如雨,“听说今年除夕,村里还要举办新春篮球赛,我可要好好练练了!”符国玲笑着说。

  村里的百年荔枝树越发茂盛,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勾勒出一幅黎村新生活的风景画。

  (海南日报牙叉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