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李德海:这么好的人 老天怎么舍得他走啊

01.08.2014  21:58

  见到他,只能是一张彩色生活照:开朗的笑容,消瘦的面颊、专注的眼神。7月24日,南田农场红旗分场党委书记、场长李德海在下水检修向阳队滚水坝排洪口的漏水点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7岁。这个南田农场的职工子弟,还没了却生前的牵挂,就长眠在这片他深爱的故土。

  与大坝漏水抗争,他身先士卒,纵身一跃

  “满月宴不去了,我还有工作要忙。”这是李德海7月24日与家人的最后通话。这天是他小侄子满月的日子,本来他要和一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但这天下午,李德海接到红旗分场职工的电话,反映因红旗大桥维修而临时修建的一条便道被大水浸没,附近群众难以通行。

  据了解,红旗大桥是连接南田农场红旗分场、爱泉分场以及保亭县加茂镇群众前往三亚市藤桥镇的唯一通道,每天都有上千名职工群众通行。7月初大桥进行维修,施工单位便修建便道取而代之,如果这条便道被淹,群众的出行将受到影响。下午4时10分左右,李德海赶赴被淹路段查看,判断是由于上游的向阳队滚水坝排水量过大造成的。

  李德海对这座滚水坝再熟悉不过,自他今年4月份上任以来,已多次组织开展水坝维修行动,并不止一次潜水涉险,下水清淤并堵住水坝潜在的漏水点。这一次,他判断,和前几次一样,滚水坝的某一处排洪口出现了漏水点,因为台风“威马逊”带来的强降水,滚水坝的过水淹没了道路,需要堵住漏水点才行。

  为了尽快解决这条便道的通行问题,李德海来不及通知其他人,只电话告知了水坝的管理员罗文明,便一个人来到了水坝,决定潜入坝底检查漏水的排洪口。

  据罗文明事后回忆,当他于下午4时30分赶到向阳队滚水坝时,只看见李德海留在岸上的衣服、手机和摩托车,却不见李德海本人,他当即向红旗分场有关领导反映。

  南田农场立即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搜救,由于水下情况不明,农场救援人员、海棠湾消防中队、南海救助局等人员多次深潜,均未能找到李德海的下落。直到多方联系了海军南海舰队特战大队的支援,才于第二天凌晨零时55分左右在滚水坝深约4米的排洪口位置发现了李德海……

  朝夕相处的同事、家人们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那个性格开朗、爱帮助别人的李德海就这样离去了。“他没走,他计划了要做许多事情,他怎么会走呢?”红旗分场党委副书记吴育龙坐在李德海出事的地点,眼眶湿了一次又一次,还是不能相信这个事实。

  从胶厂到分场,从技术员到场长,他的责任心始终不改

  “这个人啊,永远在为别人忙,却很少考虑自己。”李德海的老同事、南田胶厂厂长张贤明感慨道。

  在担任红旗分场场长之前,李德海曾在南田胶厂工作了22年,从技术员到副厂长、厂长,无论职位大小,他不仅做事亲力亲为,还专门捡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来干。

  该胶厂会计吴银花一说起和李德海共事的情景,眼眶就红了:“盛夏6月,胶水时常变质,全都堵在拉胶车里,需要人钻进不足1.5米的车厢,用刀将凝固的胶块一点一点切碎再拿出来。这个时候车内温度接近40度,加上呛鼻的氨水味,许多职工都不愿意干这个活儿,可李厂长却抢着做,就怕苦了职工。”吴银花说,清理胶水时会沾到头发,梳都梳不开,所以那么多年来,李德海都是一头利落的板寸头。

  就算是担任副厂长,李德海还经常押车送胶水去其他胶厂。胶厂职工杨兴昌清楚地记得,2010年8月,李德海在运送胶水的途中,由于司机操作不当,导致胶车后溜侧翻。从车里爬出来的李德海不顾身上的伤痛,硬撑着协调车辆,并指挥氧割取胶水等工作。事后,李德海去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右手骨裂。

  胶厂的职工都知道,那些年李德海办公室的抽屉里,都会常年备着一盒创可贴:这是因为胶厂设备和车辆陈旧,经常发生故障。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李德海总是亲自修理,弄伤手是常有的事。

  今年4月,李德海调任红旗分场场长:当胶厂厂长,手下只有80多名职工,当分场场长,管辖的人口一下子变成了12个生产队3600多人,李德海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在他的遗物中,有一个已卷起毛边的笔记本。第一页标注的日期为“2014年4月18日”,这正是李德海调任到红旗分场的第一天。他写道:“胶厂到分场,工作不同,要摸底,多学习,抓好干胶生产。

  刚刚走上新岗位,“白加黑,五加二”成为李德海工作中的常态,他用一个月时间跑遍了辖区内所有的生产队,决定首先抓好干胶生产。

  新红队的主业是橡胶,但是由于橡胶价格低迷,该队有11个树位没有胶工愿意承包,加上干部管理不力,导致全队日产胶水仅100斤。

  李德海上任后,不仅组织生产队干部和保安队员上树位砍草、控萌、开割线,号召胶工重新拿起胶刀上树位,还与分场干部、联防队员买回铁线自制了2000多个胶杯架发给胶工。

  看到干部们这样为他们服务,胶工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拿起胶刀上岗割胶, 18天后,胶工数量由13人增至18人,胶水日产量由原来的100多斤升至900多斤。

  除了干胶生产,笔记本上还记录着李德海工作中遇到的各类事情:小到退休职工家的墙面漏水、户户通安装、会议室灯管坏了、一处蜂窝威胁胶工安全……没翻几页,就会看到反馈:齐义高老人家漏水的墙面他亲自修好了、供干部职工读书看报的会议室灯亮了……

  最后几页,李德海在纸上问自己:“上半年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好事?存在什么问题?

  也许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还没来得及写下,笔记本上的日期就永远定格在了7月24日。

  他把职工群众时刻放心中,职工群众把他当亲人

  “我年龄比他大多了,但我得给他跪下!”在李德海追悼会上,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放声痛哭。原来,她是胶厂的退休职工陈琼英,也是李德海生前帮助过的职工之一。“我早就想为他写封感谢信,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陈琼英哭着说道。

  2005年,陈琼英女婿出车祸住院,每天需要近千元医药费,这对于陈琼英一家来说无疑是个沉重负担。李德海知道后,马上带头并发动胶厂职工捐款。由于抢救及时,将陈琼英女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可李德海的援手却没有得到陈琼英爱人的感激。原来,他常年酗酒,脾气暴躁,不仅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时他还会没来由地辱骂陈琼英、李德海等人。

  为了不让陈琼英难过,李德海非但没有怨气,还反过来安慰陈琼英“不用放在心上”。2012年,陈琼英爱人前列腺大出血,命悬一线,李德海不仅没有计较过往的事情,反而再次带头发动捐款。这一次,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流着泪握着李德海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和陈琼英有着同样心情的还有南田农场职工蒙向荣。7月16日,蒙向荣的父亲因为手术急需献血。知道情况后,3月份才献过血的李德海不顾旁人劝阻,又献出了400毫升的鲜血。

  “这么好的人,老天爷怎么舍得他走啊!”得知李德海离世的噩耗后,陈琼英在李德海的追悼会上痛哭不止,仰天发问,“我可是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呀。

  “我们已经找到了水坝的漏水点,成功封堵了排洪口,请他放心。”红旗分场副场长董开潘说。

  铁血丹心,赤子柔情。李德海的一生平凡而短暂,但他用行动回答了一个干部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做?他时刻将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为职工群众多办事、办好事,于是职工群众也把他刻在了心底,当成是亲人。“百姓心中有杆秤”,“亲人”,是百姓对李德海这个基层党员干部的最高奖赏。

  李德海,一路走好!(记者 李 嫣 见习记者 吴天奥 特约记者 高亚强 通讯员 葛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