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李国超创办残疾人之家十年 帮多名残疾人融入社会

09.12.2016  11:01

      原标题:警察李国超创办残疾人之家十年 帮多名残疾人康复融入社会

      这些年来,李国超养猪、养鸡、养鸭、种槟榔维持康复训练中心的开销,甚至搭进去了自己的退休金和准备给小儿子买房的首付。但这里的残疾人,却因为他的坚守与付出,有了幸福之家。

      原本,他是一名警察,因为儿子,他萌生了创办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的想法;他免费接纳了20多名残疾人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这一做,就是10年。10年的光阴,染白了他的双鬓。为了残疾人,他养猪、养鸡、养鸭、种槟榔维持康复训练中心的开销,甚至搭进去了自己的退休金和准备给小儿子买房的首付。但这里的残疾人,却因为他的坚守与付出,有了幸福之家。他就是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的创办人,李国超。2016年12月7日,南海网记者在定安采访了李国超。

      初衷为儿子创造康复条件

      “一横、一竖、一撇……”定安县定城镇高龙村一个槟榔树林立的院子里,几个残疾人围坐在一间带有黑板的小房间,练习写字。李国超扶着儿子李庆胜的手,一笔一划教他写自己的名字。这里,不仅是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更是20多名残疾人的家。

      今年60岁的李国超,原本是一名警察,工作格外繁忙。1985年,是李国超当警察的第一年,这一年,他迎来了大儿子李庆胜。原本一家人生活幸福和美,却因为儿子李庆胜的一次高烧,改变了李国超的人生轨迹。

      刚满2岁的李庆胜,突发高烧。妻子托人带信给李国超,“儿子发高烧,得赶紧带去医院了。”当时李国超正办理一个紧急案件,他说:“办完案子我立马回去。”几天后,李国超回来了,可儿子李庆胜已经高烧昏迷。李国超至今记得:“当时小孩已经高烧到42度。医生说,烧坏了大脑。”从此以后,李庆胜成了一名智力残疾人。本来已经能蹦蹦跳跳的李庆胜,因为这次高烧,四肢变得柔软无力。

      李庆胜慢慢长大,却仍然不会说话。因为残疾,李庆胜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只能待在家。李国超还时常听到旁人议论儿子,每次一出门,行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早上李国超出门上班,李庆胜就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远去。下班回家,李庆胜仍然站在门口,张望着等他。“我知道,他也很想跟我一起出门,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当这个时候,李国超心里都一阵泛酸,湿了眼角。

      当时定安还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儿子的遭遇,让李国超萌发了创办一个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的想法。李国超与定安县残联沟通,获得了一批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而康复训练中心的场地却成为难题。经过四处奔波,最终李国超争取到了定安县文体局的一个排球场地。2006年,李国超成立了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并免费接纳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2012年,李国超将康复训练中心搬到了自己早年种植的槟榔基地。在省残联的帮扶指导下,李国超办起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托养集一体的基地。目前,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共有20名智力、肢体、精神残疾人在这里免费康复训练。

      10年坚守给残疾人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李国超当选为“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李国超说,感不感动别人不要紧,我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这个群体,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康复,争取更好的生活,“不能愧对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这块‘残疾人之家’”。

      “是老李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住在康复托养服务中心的残疾人,逢人便这样说。

      身材瘦弱的吴清波,正扶着一个方形铁架艰难地挪动,一步一步移走,脸颊微微渗出汗珠。李国超拿了一瓶水,拧开瓶盖,扶着吴清波的肩膀说,“先喝点水,休息一会再训练。”今年30岁的吴清波,是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一名智力、肢体多重残疾人,一年前和65岁的母亲张永花一起来到这里。李国超回忆,初次见到吴清波的时候,吴清波无法站立,更不能行走,只能趴在地上爬行。这样的吴清波,在村里没少受人欺负。“太可怜了”当天,李国超就把张永花母子俩接到了康复中心,并为吴清波制作了一个专门康复训练用的铁支架。

      提起李国超,张永花有说不完的感激。“老李平时他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是他重新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在张永花看来,李国超就是她的亲人。

      让张永花欣慰的,还有一同住在这里的残友们。吴清波训练的时候,一旁的残友总会给他加油打气“弟弟,坚持住,站起来,康复后就能跟我们一起出去逛街了!”

      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如今的吴清波,不仅能自己站起来,还能扶着支架走路了。

      37岁的何明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很活跃健谈,坐在院子里与残友们闲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因为一次意外,何明脑部受伤,不仅影响了智力,还导致了肢体残疾。从2006年开始,何明就一直跟着李国超。“老李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是他让我有了改变。”何明朝一旁收拾桌椅的李国超竖起了大拇指,他说,遇见李国超之前,他很自卑。李国超时常开导他。现在的何明,遇见陌生人不再躲避,反而会主动搭话。

      同样改变的,还有李庆胜。在李国超的悉心康复训练下,李庆胜管理着整个康复中心10多扇门的钥匙。一大把钥匙,他却能准确拿出每一把锁的钥匙。以前双手无力的李庆胜,现在已经能拿笔写出自己的名字了,还学会了使用手机。前不久,李庆胜还参加了由定安县残联组织的面包制作学习。那天中午,他带回了自己制作的面包,在康复中心院子里的凉亭下,他拿起一块喂进了父亲李国超的嘴里。那一刻,李国超笑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亏本帮残疾人康复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康复,同时维持康复训练服务中心的运行,李国超将残疾人康复与农疗相结合,带着残疾人养猪、养鸡、养鹅、种植蔬菜,并承包了鱼塘养鱼。

      但李国超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教在这里康复的残疾人掌握种养殖技术,自食其力,早日融入社会。李国超说,智力残疾人接受能力差,一个动作,要重复好多次地教他们。市场的鸡鸭,养上两个月左右就出栏了,而李国超饲养的家禽,往往要养上一年才出栏。这样的养殖模式,并不能赚钱,甚至还会亏本。2012年一次强降雨导致基地养殖的2000只鸭苗鹅苗被洪水冲走,50袋饲料被毁坏。那一年,李国超损失了7万多元。

      李国超算了一笔账,康复训练中心的运行成本,一年下来要17万元。除去每个残疾人每月400元的阳光家园补贴,李国超每年自己还需要垫付7万余元。为填补空缺,李国超把自己的退休工资搭了进来。

      前几年,李国超将早年承包的一块槟榔地出售了,卖得的钱,原本计划拿出一半为小儿子买房,“至少要给个首付”,为了填补康复中心的资金空缺,李国超无奈将所有的钱投入了进来。“他心里肯定会怪我,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小儿子,李国超心里满是愧疚。

      为了让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李国超时常带他们出去玩,海口、万宁、文昌、琼海都去过。李国超认为,残疾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这对他们的康复有利。

      今年3月,李国超有了新想法。他专程赶到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谭文居委会文多村,找到养殖了多年蜜蜂的残疾人蔡夫创。听说一起为残疾人做事,蔡夫创当即答应,从三门坡来到了康复中心,教这里的残疾人养蜜蜂。

      目前,经过康复训练,已经有10多名残疾人融入了社会。他们当中,有自己做生意的,有养殖家禽的,还有的在工厂打工谋生。

      今年,李国超当选为“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李国超说,感不感动别人不要紧,我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这个群体,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康复,争取更好的生活。

      “不能愧对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这块‘残疾人之家’”,李国超指着康复训练中心门口的牌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