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受阻使台湾“近水楼台”没“得月”

17.07.2014  18:46

  中新网7月17日电 台湾方面宣布,截至上月底,台湾岛内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9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因两岸服贸协议“搁浅”,庞大的人民币存款并未给金融业者带来应有的喜悦。对此,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称,服贸协议迄今被“立法院”束之高阁,台湾千亿人民币存款无法获取更高回报,大陆对台优惠措施因服贸卡关而变得如“水中花,镜中月”。

  文章称,自去年2月台湾金融机关正式办理人民币业务以来,仅一年多,台湾的人民币存款就已逼近3000亿,相较之下,香港始于2004年正式开展人民币业务,直至6年后,人民币存款余额才冲破3000亿人民币。拥有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是构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重要基础,如今岛内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使台湾向“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文章指出,由于两岸服贸协议通过之日遥遥无期,使台湾人民币无法回流投资大陆,严重影响了台湾人民币资金池的去路,“一潭活水”变成“一潭死水”。当大量人民币积聚在台湾岛内无所用时,将使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既对存户不利,也降低了人民币的吸引力,无助积累人民币资金池,更影响台湾构建人民币离岸中心。

  文章认为,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使台湾具有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先天”优势。去年两岸贸易额就高达1200亿美元。此外岛内金融业已在大陆、香港等各主要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全球网络。

  去年2月岛内开放人民币业务,标志着台湾正式启动构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而增加人民币资金去化管道,是台湾金融业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称,去年6月两岸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当中就包括两岸互相开放资本市场的内容,但服贸协议迄今被台湾“立法院”束之高阁、不见天日,台湾千亿人民币存款无法回流大陆资本市场,获取更高回报,也丧失抢先发行人民币金融商品的契机。在服贸协议中,大陆方面还放宽台资企业定义包括第三地台商,将有助于扩大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业务,还可协助更多台商取得融资资金。但如今这些优惠措施因服贸卡关而变得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文章借用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大陆同根同源、仅一水之隔的台湾原先可得到许多进入大陆市场的优惠措施,但因岛内政治恶斗、民粹泛滥等原因错失时机和商机,如此也怨不得人了。


延伸阅读:台湾反服贸攻占“行政院”首谋陈廷豪酒驾被起诉
                    台湾歌手陈升:我反服贸大陆客别再来
                    台湾歌手陈升:我反服贸 我们不要赚这么多钱
                    美学术界看台湾反服贸运动:本质上是蔡英文夺权
                    港报:台湾反服贸落幕 “流毒未止
                    反服贸给台湾留下烂摊子 内斗加剧签约遥遥无期
                    港报:台湾反服贸落幕 “流毒未止
                    台湾服贸之争折射对两岸关系进退大抉择
                    台湾反服贸学生今退场 服贸问题后续处理有待观察
                    澳报:台湾政治角力严重干扰服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