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升级才能更好满足农技需求

14.04.2016  15:12

  ■ 袁锋

  2002年,海南创新性地提出“农业科技110”这一助推农业高效生产的模式,曾在全国形成一股学习海南先进经验的热潮。如今,14年的“农业科技110”品牌功能已弱化,发展步伐跟不上海南发展速度,一些服务站因经营不善而无法发挥更大作用……(4月13日《海南日报》)

  “农业科技110”曾经是海南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它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之路,14年来,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海南农业科技110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不仅提高了我省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改变着众多农民的生活状态、生产观念。曾经辉煌的海南农业科技110,对海南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业产业、科技、转型作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今农业科技110“没以前火了”,发展遇到了瓶颈。是因为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减少了吗?事实却是很多农民科技种田、科技兴农的意识都有了提高,从品种选择到种苗培育、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都会主动向农业科技人员请教。如果我们将更广阔的画面收入视野,就会发现,“三农”对于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救灾、电子商务等农业服务体系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在增加。与“农业科技110如何重振雄风”这一诉求相比,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更高水平上更优质地满足这些需求。毕竟,“三农”工作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于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现在交通便利了,通讯和网络畅通,农民找技术服务的渠道就比以前多,很多企业也会送服务和农药上门。也就是说,依托于农资店的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不再具有一枝独秀的优势。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具有“英雄莫问出处”的胸襟,只要有利于给“三农”插上科技的翅膀,又何必介意提供服务的单位姓“”还是姓“”呢?其实,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进程中,还必须发挥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其体制机制创新决定着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在另一方面,农业要插上科技之翼,首先要给科技人员插上激励的翅膀。要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广泛开展科技包保和共建活动,把先进技术切实送到农民手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政府部门也应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技服务提供主导者、竞争规则制定者,向服务参与者、服务网络构建者和合作促进者的角色转变,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过渡,当好农业发展的“保姆”和“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