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热点问题解答 有必要接种疫苗吗?哪些人不能接种?

24.03.2021  10:19

  3月23日,我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新冠疫苗接种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问: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非常有必要!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疫苗说明书所适用的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问:本次使用的是哪种新冠疫苗?如何接种?

  答:目前我省使用的是国产全病毒灭活疫苗,通过一定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制备手段,相对于其他疫苗研制技术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要打2针,两针间隔14天至28天。如特殊原因过了28天还没打上,一定要尽快完成第二针,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全程免疫保护效果。

  问: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答: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保障,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天至2天可自行恢复。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7400万剂次,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问:疫苗接种如何预约?

  答:全面推开疫苗接种工作以后,我省将不断优化流程,规范有序提供接种服务。本次疫苗接种采用行业单位计划安排与面向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相关行业、集体单位人员可通过单位统一安排预约接种,其他人员可按照接种门诊公示的预约方式,自行进行预约接种,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按时前往预约门诊接种。各接种单位将按照规范,配备足够数量、具备资质且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加强健康问询,详细了解相关禁忌症,规范实施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

  市民可到省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查询各市县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具体地址和预约电话。

  问:接种新冠疫苗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100%,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不产生足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特别是在还没有建立起社会防疫屏障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问:博鳌亚洲论坛将于4月举行,请问参会嘉宾、工作人员和记者需要打新冠疫苗吗?

  答:根据相关方案,论坛服务保障人员(会务保障人员、志愿者、媒体工作者等)要求会前必须完成2针剂的新冠疫苗接种,未接种疫苗人员不建议参与论坛服务和保障工作。同时省内参会人员也要求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省外参会人员则建议会前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参与论坛服务保障人员要求持72小时内有效的核酸检测证明。所有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在会前要实施为期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减少外出与聚集,省内人员非必要不离琼。

  问:哪些人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答: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有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癫痫、脑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不适宜接种;有严重慢性疾病的,过敏体质,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的,免疫功能受损(例如患有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的人群慎用;怀孕的、哺乳期女性、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时要暂缓接种。接种时,要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健康情况,医生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问: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皮疹等,有的表现乏力、头晕、恶心。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有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发生在1周之内尤其是3天之内。发生在第一天的一般占71.6%。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