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兼职陷阱”频出 学生如何正确“避雷”?

05.08.2016  23:39

  新华社南京8月5日新媒体专电 题:暑期“兼职陷阱”频出 学生如何正确“避雷”?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赵久龙 魏婧宇 郑生竹

  近日,媒体报道“长沙女孩暑假兼职,钱没挣到反被骗3万元”,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暑假期间,不少高中毕业生和高校大学生选择走出校园,找实习或兼职充实暑期生活。而一些不法分子,如黑中介或不良用人单位,利用暑期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乱收费、忽悠人、玩消失……种种“兼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得逞?学生兼职该如何正确“避雷”?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挣到的钱还没有交的押金多

  “暑期兼职太不容易了,我打工挣到的钱还没有交出去的押金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高三毕业生林强(化名)在高考结束后来到呼和浩特市,想找一份暑期兼职,赚些零花钱。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他仅挣到240元,却已交出500元的押金和会员费。

  林强告诉记者,根据网上的招聘信息,他来到名为“校园实践网”的兼职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要想获得兼职信息,需先注册成为会员,然后下载他们的手机APP。

  “会员卡分为200元的‘一年卡’、300元的‘毕业卡’和520元的‘情侣卡’,甚至还有‘兄弟/闺蜜卡’。”林强说,他选择办了最便宜的“一年卡”。

  然而,林强手持会员卡却并不像中介公司所说的能享受到及时丰富的求职信息。“刚使用‘校园实践网’APP时,看到上面确实发布了不少兼职信息。但当我做完第一份兼职,再去APP上看,发现很多岗位不是已招满就是已过期,并未及时更新。”林强说。

  而当林强向中介公司询问兼职信息为何没有更新时,得到的答复总是“再耐心等等,过段时间就有新岗位了”。可这一等又是半个多月时间,招聘信息仍未更新,林强这才意识到自己交的会员费算是“打水漂”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交钱也难上岗,黑中介收钱不办事”的求职陷阱,在学生兼职过程中并不鲜见。

  7月10日,填报完高考志愿的安徽安庆考生郑明(化名)来到南京,他在58同城网学生兼职分类平台看到一家火锅连锁店招聘服务员的兼职信息,便在该网站注册并报名成功,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短信。

  郑明告诉记者,所谓的“面试”只是被要求交100元“押金”,作为购买工作服和“预赔偿”碗碟破损的费用。“面试”后,郑明苦等了3天,仍没有被安排工作,于是他与同样遭遇的应聘者一起去面试地点讨要“押金”,但无功而返,自己手上也没有任何凭证,只得自认倒霉。

  网络兼职平台不规范 违法成本低打击难

  记者随机浏览一些求职网站发现,许多兼职岗位介绍中写着“日薪100元,当日结算”、“不收取额外费用”、“押金离职时返还”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信息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一些黑中介或不良用人单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学生们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当中。

  这些“兼职陷阱”,有些会骗取学生钱财,有些会骗取学生的劳动成果,甚至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比如,收费陷阱:巧立名目收取中介费、保证金、培训费,学生交了钱却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合约陷阱:用人单位或者只定下没有约束力的口头协议,或者在书面协议中玩弄文字游戏,只约束兼职学生却不约束自己;劳务陷阱:以考试或者试用为借口,要求学生进行文件翻译、软件开发、策划撰写等工作,榨取学生免费劳动力。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