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三沙人的幸福事:寂寞海岛如今有了"都市味"

27.10.2015  09:27

  三沙永乐群岛银屿社区渔民定居点近日火热开工!

  一年后,银屿社区上19名渔民将从简陋的油毡房,迁入坚固抗风的钢筋水泥民居,过上更为安定的生活。

  安居方能乐业,从古到今中国人都相信这个道理。三沙设市3年多来,伴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使用,生活服务设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三沙人感受到,“幸福三沙”的概念并非空泛,而是真正实实在在!本报记者近期在三沙多岛礁进行走访调查,三沙居民生活快乐,积极向上,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幸福事。

  “”的幸福——   银屿小岛将圆渔民安居梦

  近些天来的银屿社区异常繁忙:经过两个月的房屋拆迁、地面平整、项目找点、材料运输等准备工作后,银屿居委会综合楼、渔民定居点项目主体建筑正式开工打下地基。碧波环绕的三沙银屿岛礁上机器轰鸣,烈日下,挖掘机、工程车在工地上频繁驶入,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银屿居委会主任李遴君说,目前银屿社区有常住渔民19人。过去的渔民临时居住点不仅不抗风雨,还异常湿热。能住进钢筋水泥结构房屋,几乎成了这些坚守祖宗海的渔民最大的梦想。现在,这“”的幸福,让渔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和海南对这片小岛的挂记和关怀。

  如今,正在新建的渔民定居点与居委会综合楼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其中渔民定居点共五套房,每套居住面积为120平方米、可居住两户渔民。定居点与居委会综合楼的工期为一年,预计明年此时,银屿岛上的渔民们将迁入新居过上定居的幸福生活。

  李遴君说,为了早日能让渔民们过这种生活,三沙市做了大量工作。每年下半年都是海域台风多发季,受海浪影响,材料运送难容易导致岛礁施工延误,为确保工程进度,永乐管委会一方面派人上岛对水电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确保施工期间用水用电得到保障;一方面加强实地督查,要求施工方抢抓时间,利用晴好天气运送材料上岛,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对施工质量、项目进度加强监督,确保明年此时渔民能够搬入新居。

  “”的幸福——   寂寞海岛如今有了“都市味

  相较而言,在三沙,银屿社区即将崛起的定居点只能算得上后起之秀,在三沙其他岛礁上,一座座新建的渔民定居点已拔地而起,更多的生活服务设施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特别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其生活设施的完善,已经成为三沙各岛礁发展的一面旗帜。这里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寂寞、枯燥、无味,处处洋溢着海岛风情和热带都市味道,而这种味道,随着岛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也逐渐变得更浓。

  北京路是永兴岛上最热闹的市政主干道。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三沙”字眼,很多人甚至都会忘记这里的周边正被茫茫大海所包围,仿佛走进了海口市区某条海港风情的特色街道。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路上的各家店铺都会亮起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来自岛上各条战线的工作者们都会汇聚到这里,在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内购物,在一旁的渔家乐里吃饭,在理发店里理个满意的发型。来自甘肃的陈师傅半年前来到永兴岛,在一个项目工地工作,在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后,他和工友们喜欢隔三差五地来到这里的渔家乐,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点烧烤、喝点解暑的饮料、聊聊天,缓解一天的辛苦和思乡之情。陈师傅说,半年前他上岛时做好了思想准备,本以为岛上生活会极不方便,准备在这个海岛上“艰苦奋斗”一段时间,甚至在上岛前采购来大量的食品、生活用品,没想到一上岛,发现岛上的生活环境和老家县城没什么区别。

  “收入”的幸福—— 渔业发展带来致富新机遇

  永兴岛上变化最大的,当属渔民的生活。永兴岛永兴社区渔民韦昌清在此定居已有十年。刚来岛上,生活艰苦不便,手机时断时续没信号,淡水定量供应,最烦恼的还是“养家糊口”的问题,捕回的鱼卖不出去,他甚至数次动了回广西老家的念头。但随着岛上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三沙设市后,永兴岛上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家的念头彻底没了,孩子考上大学后,他把老伴也接来了岛上,“后半辈子就打算在三沙过了!

  如今,随着永兴岛上的访客逐渐增多,海产品的销路得到了大的拓展,价格一路攀升,老韦用现代化的捕鱼工具,一个人驾着7.2米的机船出海,半天时间就抵得上以前两个人一天的收获。

  “一斤马鲛鱼过去顶多卖12元,现在价格能卖到20元,几乎翻了一番。”韦昌清说,以前补给船一个月来不了几次,如遇到灾害天气最长的时间三个月才来一次,捕上来的深海鱼类只能切成小块,再晒成鱼干,价格也自然上不去。而如今,随着“三沙1号”、“琼沙3号”等交通补给船对开航次非常频繁,永兴岛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大渔民也有了更多的将海产品卖出去的机会。(本报永兴岛10月26日电)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