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春节”今年“103岁”

07.02.2016  18:31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爆竹声中一岁除。”8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专家表示,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照此推算,丙申猴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来的第103个春节。

  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今天所说的“元旦”和“春节”,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也正是因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所以春节在阳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比如,去年的春节在阳历的2月19日,今年的春节则在阳历的2月8日,而明年的春节却又落在了阳历的1月28日。最多时,“早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晚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会相差整整30天。

  “团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梦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阖家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也是过年最重要的情怀,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

  由国庆说,100多年来,春节传统习俗正在一步步改变着,出现了一些新时尚,如旅游、网购年货、微信抢红包等,但不论外在形式如何改变,春节祭祖祈福、求吉纳祥的内涵没有变,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没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人心中,春节,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