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过分遵循规范 而忽略人文关怀

08.09.2015  17:15

  中新网9月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7日刊文称,在公众场合听到婴儿啼哭,在日本这会被看作母亲无能并缺乏公德,给公众添麻烦的“大事”。很多日本母亲甚至会脸红,一个劲向周围人说道歉并提前下车。即使是婴儿车,推上拥挤的交通工具,也会遭人非议。这种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过分遵循不会“犯错”的社会规范,在必要时缺乏一种变通与人文关怀。

  文章摘编如下:

  在公共场合,大多数日本人总是小心翼翼,表现之一就是尽可能保持安静。这除了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内敛性格外,生怕给人添麻烦的意识也在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言行。比如,乘坐公交车或电车时,日本人通常会避免打电话或大声交谈。

  笔者曾在电车内亲眼看到,一位老年男子指着张贴的“禁止电话”标识对一名正欲拨手机的女子大动肝火,女子慌忙收回手机,低头连声道歉。这一幕颇有代表性,反映出绝大多数日本人心中存着对“保持安静”的敬畏。而对于违反者,周围的人也大多依着这把“尚方宝剑”毫不留情。

  这种“苛刻”对维护公共环境起到了良性作用,可是在对待婴儿方面却显得有些冷酷。啼哭的婴儿和占地方的婴儿车,在日本都是不受公众欢迎的。

  2014年,日本民营铁路协会曾就此做过一项调查,为车站和电车内的不良行为排序。“大声喧哗”、“不文明占座”、“上下车缺乏秩序和礼貌”等都高位入围。令人不解的是,“携带婴儿车乘坐电车”竟然入围“前十”。

  尊老爱幼,本应是社会广为提倡的美德之一。日本母亲往往独自一人照看孩子,婴儿车是出行必备,她们本是社会重点关照的弱势群体,为何却成了众人眼中的“大麻烦”?

  调查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将携带婴儿车乘车视为“添麻烦”的男性比率为16.5%,而女性比率竟达30.2%。难道同为母亲,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么?而且,女性中持不满态度的大多为有过育儿经历的中老年,她们不满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大多是“婴儿哭泣吵闹”、“婴儿车绊住了脚”、“阻拦了自己抓扶手”等等。

  日本的电车固然拥挤,但是偌大的车厢,竟然没有婴儿和婴儿车的“一席之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日本社会的人情冷漠。这种冷漠在于,匆匆奔波于快节奏现代生活的日本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过分遵循不会“犯错”的社会规范,而在必要时缺乏一种变通与人文关怀。

  其实,日本全国对此开展过热火朝天的争论。日本国土交通省还设计专用标识,允许携带婴儿车乘坐指定的部分电车和公交车。这不失为一项良策,但恰恰也说明,“婴儿车”依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尚未得到民众广泛理解和接纳。

  当然,日本社会也并非冷铁一块。近日,在横滨市营的区间公交车上,看到一名母亲面对婴儿啼哭不止束手无措又焦躁万分时,司机通过广播这样安抚道,这位母亲稍安勿躁,她兴许是饿了,困了,或是该换纸尿裤了吧。婴儿啼哭在所难免,请不要在意!该新闻一下子成为日本网上热议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对理解婴儿和母亲的大讨论。

  这位司机事后表示,如果周围只是嫌弃的情感和冷漠的目光,那么,希望享受公共交通服务的母亲会越来越少。当前,日本正在改善女性生育、育儿环境,以解决长期困扰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并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如果社会连啼哭的婴儿或婴儿车都无法包容,日本怎么能调动女性的育儿热情?(张知)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