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直逼“前记者”翻慰安妇案

27.08.2014  12:34

  中新网8月2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6日刊文称,植村隆,《朝日新闻》“前记者”,1958年生于日本高知县。1991年,他提笔写下了一系列旧日本军强行掳走朝鲜妇女做慰安妇的报道。这些报道让他暴得大名,甚至直接导致了日韩外交问题,日本政府不得不发表“河野谈话”,对慰安妇问题道歉反省。之后,国际社会对慰安妇问题形成定见。如今,安倍的右翼支持者开始不断攻击植村和《朝日新闻》。此时的植树隆,道路已经被堵死,被迫申请提前退休。

  文章摘编如下:

  2014年3月,一直被质疑的报道终于被证实确系误报。一时间,当初勇于揭露本国丑陋历史的植村变成了“纵火犯”,在日本国内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朝日新闻》社早就为避风头把他调到了偏远的北海道供职。不料事件进一步发酵,安倍政府誓要为日本“不光彩”历史翻案,屡屡想挑战“河野谈话”。安倍的右翼支持者开始不断攻击植村和《朝日新闻》。此时的植树隆,道路已经被堵死,被迫申请提前退休。

  他退休后,接到了神户松阴女子学园大学的聘书,本以为能安稳的当个教授了此余生。万万没想到,一本杂志又继续跟进报道他当年的误报一事。神户松阴女子学院大学不愿继续被他牵连,无奈之下在学校的主页上登出了对植村的解聘书。

  此时仍然有右翼杂志抓着植村不放,他们对他跟踪采访,不过植村发挥记者的“专业素养”,没让他们抓到,他自己也没有对当年的误报站出来表明态度。

  现在的植村隆在札幌市内的一所叫做北星学院大学的私立大学当客座讲师。该大学的校长田村信一倒是站出来说了句话:“也许在这件事上植村隆的确有错,但是在他漫长的记者生涯中,错了这一次,就被逼至此,实在让人惋惜。”“北海道没有他这样的能用韩语给韩国留学生上课的人才。他韩语很好,实在是个有用之才”。不过仍然有人无端怀疑他会用自己的“误报”当做讲义,教给韩国留学生。还直接放话,如果植村出于愤恨给韩国学生传达日本的“坏事”,就是赤裸裸的叛国。

  8月4日,《朝日新闻》不堪政治压力,承认了过去关于旧日本军强征慰安妇的报道有误。这下已经离开《朝日新闻》的植村隆又被拉出来面对指责和质疑。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等接连发声谴责,连在野党都加入了“倒朝日风潮”。日本社会更是沸沸扬扬,实在是“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才过瘾。

  石破茂甚至力主将《朝日新闻》相关人士招去国会接受质询,更激进的右翼甚至连发表“河野谈话”的河野洋平都不想放过。植村现在没了固定工作,身败名裂不说,甚至可能还要面临国会质询。每天不让他安宁度日的人,总算如愿以偿,让他活在战战兢兢中。

  “一失足成千古恨”,并不是是植村隆罪无可恕,而是有人企图利用这个错误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植村隆的妻子是韩国人,母亲是慰安妇支援团体“太平洋战争牺牲者遗族会”会长,可以说,他的整个家族都在为日韩友好做贡献。可恰恰是这一点,在日本国内就被极端民族主义视为“眼中钉”。

  有右翼人士经常去在日韩国人比较集中的东京新宿区大久保地区高喊仇韩言论,一位日本女孩还曾在街头用扩音喇叭声嘶力竭地叫嚣,“要用南京大屠杀般的激烈手段,将在日韩国人全部杀光。”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都看不下去,向自民党提议立法禁止此类的仇韩言论和行为。

  植村隆的遭遇,不仅仅是个人工作失误,更反射出日本在安倍内阁上台后,右翼日渐猖狂的现象。(蒋丰)


延伸阅读:日本博物馆办慰安妇历史展 提醒青少年正视历史(图)
                    九旬黎族“慰安妇”:曾经的伤痕 今日的痛(视频)
                    九旬黎族“慰安妇”:用一辈子讨一个公道(图)
                    档案显示:南京一个慰安妇一天遭受17.8次蹂躏(图)
                    那些为“慰安妇”幸存者正名的人们
                    日渐老去的海南“慰安妇”幸存者
                    联合国受理中国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申遗申请
                    吉林发现一批日本侵华档案 涉强征"慰安妇"等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