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票见证日军侵琼历史 海口市区、府城半天内沦陷

18.09.2014  18:58

      原标题:日本军票:见证日军侵琼历史

      “这张制作于昭和十三年(1938年)十月十五日的彩色地图中,中国领土被称为‘支那’,还隔分出‘满洲国’。不仅如此,还把台湾、朝鲜半岛、澎湖列岛及琉球群岛划进了日本的版图,包括海南岛,都划成了日本国土的一部分。”

      今天恰逢“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海口南洋骑楼老街研究会秘书长刘涛,拿出他所收藏的反映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照片、报纸、明信片,以及几十张军票等物品,讲述日军侵琼历史。

      “这套《支那事变写真全集》画报有日本随军记者拍摄到的日军侵琼的一批照片。”刘涛说,2012年他从一名日本藏友手中“淘”来了这张“支那全图”和画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东北关东军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以此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939年2月10日凌晨3时,日军在海口市西郊16公里的秀英天尾港开始登陆,半天之内,海口市区、府城相继沦陷。

      日军侵占海南期间,为将海南岛变成其“南进”的经济及军事基地,曾发放军用手票作为当时的货币。据悉,日本军票起源于日本对外国的侵略战争时期,是一种强制发行军费性质,没有金融保证的证券。初期主要为筹集军费,后经日本内阁决定把军用票等同为一般通货,在中国的华中、华南等日本侵略的占领区全面流通。

      “在海南岛使用的军票面值金额分为拾圆、伍圆、壹圆、五十钱、十钱等,票面印有花纹和梅花、日本建筑物、青龙腾飞、双凤飞舞等图案。标有面额和流水编号。”刘涛所收集的军票,上方印有“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手票”字样。

      刘涛说,在日军侵入海南岛之初,由于遭到了岛内民众的抵制,军票在海南岛内的流通进展得并不顺利。为改变这一局面,日本方面指定的海南岛进出口贸易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向海南岛内输入了大量的食品及杂货,以此来从海南居民手中回收相当数量的军票,希望以此提高军票汇率。

      日军在琼每年投放的军票随日军统治的延续而呈上升趋势:1939年为70万日元,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分别累计达330万日元、659.3万日元、2130.4万日元、4909万日元、11180.2万日元,1945年累计20617.7万日元。投放增加的过程,也是军票贬值的过程,有史料记载:“币值初期尚稳定,不久出现通货膨胀,至战争后期,币值急剧下降,万物腾贵,市民叫苦不迭”。

      “九一八,既是国耻日又是爱国日。这些日本侵琼物件,是想让大家记住这些惨痛历史,记住教训,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刘涛说。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