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安静异常

16.12.2014  13:32

视频:首个国家公祭日 南京城集体哀悼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

  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从以往经验来看,日本媒体在如此重大的时刻、如此重大的事件上没有“蜂拥而上”,实属罕见。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政治学者分析称,12月13日不仅是中国新设的国家公祭日,也是77年前日军开始进行“南京大虐杀”的日子。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不久前,《朝日新闻》宣布撤回有关日本强征慰安妇的一系列报道,前社长木村伊量为此于11月14日黯然辞职。12月5日,《朝日新闻》社新任社长渡边雅隆召开上任记者会,公开就强征慰安妇等报道表示道歉。

  11月底,就连一向偏右的《读卖新闻》也遭到右翼强烈指责。该报就旗下英文报纸在“慰安妇”问题上“用词不当”致歉,声称以往英文报道中使用的“性奴隶”、“强征”等字眼均基于外媒报道,与《读卖新闻》观点不同,就此澄清。

  《产经新闻》12月12日以“众院选举与历史认识”为题发表社论宣称,对于美国等国媒体批判日本历史认识的报道,根本不应该听之任之,要坚决反击。正是“河野谈话”阻碍了日本的近邻外交,安倍首相应该趁着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修正这一谈话。

  与近邻诸国构筑友好关系没有错,但扭曲事实去迎合对方,根本建立不了长期的友好信赖关系。安倍首相应该在历史问题上有明确立场,而不应该将其作为一张外交牌。(蒋丰)


相关报道:《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邮资明信片13日发行
                    铭记历史 海口青少年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图)
                    星云法师见证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如人间炼狱(图)
                    习近平: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习近平出席
                    国家公祭日哀悼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省图开展
                    中国今举行国家公祭 哀悼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致联合国公开信发布(图)
                    南京大屠杀100份“市民呈文”档案陆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