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疯狂烧杀掳掠 海口儒显村无辜村民199人被杀

31.08.2015  16:58

      原标题:琼崖烽火: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文\李福顺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潭口渡口阻击战——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潭口阻击战。李福顺绘

      江水如练,晴空如碧。流淌的南渡江水诉说着岁月的回音。回首肃望,江岸边葱郁的古老杉树、褪色的石碑、伫立的纪念亭,守望着渡口遗迹,讲述着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回顾琼崖人民在反法西斯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所遭受血与火的灾难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切,仍要从1939年2月10日为抗击侵略打响的潭口阻击战开始讲起。

      潭口阻击战:琼崖抗战第一枪

      潭口阻击战发生在日军侵琼第一天,发生在国民党军不敌日军,大溃败的时候,不愿屈身做亡国奴的琼崖抗日独立队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让琼崖人民看到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才是带领人民抗日的队伍,这一战竖起了抗击侵略的旗帜、吹响了抵御外侮的号角。

      1939年2月10日,日军入侵琼崖。正午12点,海口市区全部沦陷,海口居民除少数部分事先外出逃难外,其余近五万贫穷市民沦为难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敌军在迅速占领海口、府城地区后,立即向东推进。当时,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主力已撤到定安县腹地,弃万千人民于不顾。相对于国民党的溃散和败逃,人数、装备均无法与日军相比的琼崖人民武装,却果断扛起武装抗日的大旗,阻击日寇,掩护人民群众转移,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命令第一中队长黄大猷,中队附符荣鼎,率领八十多人奔赴潭口渡口东岸进行阻击。日军在推进过程中,数艘军舰和飞机配合轮番狂轰滥炸,第一中队全体官兵不畏强辱,利用有利地形,沉着应战,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激战中,一中队班长李文启被炸断左脚,血流不止,大半截身子埋在炸弹掀起的泥土里,可仍然忍着疼痛坚持战斗。在急救医药短缺的情况下,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战斗持续了整整半天光景,黄昏时分,武器精良、人数众多的日军战败而返。而一中队也接到冯白驹“为保存革命火种和武装力量,战略转移以备长期斗争”的命令。

      日本侵略军在潭口遭到独立队的阻击之后,更加疯狂地向海南岛内陆进犯。由于日军的残暴,人们闻风而逃,到处是人逃舍空,断瓦残垣。

      日军罪行罄竹难书擢发难数

      1939年日军占领海口地区后,制造了震惊世人的新埠乡血案、儒显村血案。在儒显村,日军共杀死无辜村民199人,村内180余间民房化为灰烬,全村幸存者仅27人。日军施暴手段凶残毒辣,骇人听闻:斩首、劈身、剖腹、机枪扫射,致使大批无辜的琼崖人民被戮,甚至睡在摇篮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

      1940年,日军修建南渡江铁桥,疯狂掠夺海南岛丰富的自然资源,肆意抢夺通过桥下的民船财物,任意开枪射杀过桥的无辜人民,使大桥变成了“鬼门关”!祸不单行,同年日军于万宁丰丁村继续烧杀掳掠,制造了杀害村民42人,杀伤3人的“丰丁村血案。”

      随着“三光政策”的不断推进,日军在琼所犯罪行更加触目惊心,令人发指。1941年,日军把琼山西部雅泳村包围,开枪杀死14名村民,烧毁房屋100多间,并将尸体抛入火内焚烧;文昌重兴乡,日军大肆诱骗烧杀,以致四村被毁(昌文村、排田村、白石岭村、赐第村),幸存的人们偷偷潜回村收敛被戮同胞的尸骨,集中安葬。在附近竖起“昌文村一百零七人墓”、“排田村八十八人墓”、“白石岭村四十人墓”、“赐第村十六人墓”,碑文整齐的镌刻着殉身国难村民的名字,告诫后人不忘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灾难。

      在琼海乐会县北岸乡,同样竖立着一座证明日寇侵琼残害百姓的纪念碑,正面大理石碑文镌刻“五百人墓”。据幸存者口述,1941年6月24日,日军包围了大洋、北岸两村。第二天刚蒙蒙亮,日军以查良民证为由,逐家逐户搜查,不论男女老少统统赶出家门,一时间吆喝声、喊杀声、呼救声、惨叫声、枪击声乱作一团,情形恐怖,气氛紧张。两村财物被掠夺一空,房屋烧毁四十多间,共499人罹难。

      日军撤走后,幸存的村民回村寻找亲人尸骨,大部分遇害的村民皆被日军屠杀后烧化,尸身烧焦无法辨认,场面恐怖之极,惨不忍睹。

      此后大洋村、北岸村沦为荒村,幸存的村民外出逃难、流离失所。直至1943年后才有人回村居住。

      日军的屠杀还导致大片区域沦为了“无人区”。从1942年11月10日至1943年4月19日的160天内,日军对文昌县南阳乡实行大规模的血洗扫荡。这期间,日军将南阳乡划为“无人区”,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南阳乡18个自然村被毁为废墟、12所学校被破坏烧毁、1549人被戮、200多妇女被强行玷污,全家被杀死的有79户;共烧毁砖瓦结构的民房有1458幢,占所有民房的92%,其他财物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由于日军惨绝人寰的屠杀,南阳乡有村无屋,尸骨遍野,田地荒芜,路无行人。毫无人性的日本士兵,还将无辜的中国人民押解起来,举行屠杀比赛。在日寇冰冷的刺刀和狰狞的狂笑声中,大批大批的村民身首异处。其景之惨,其情之凄!幸存的村民各自投亲靠友,流亡他乡。南阳乡真正变成了恐怖的“无人区”。

      1943年,日本侵略军遭到我抗日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顽强抗击后,对我抗日军民恨之入骨。为摧毁抗日军民的反侵略意志,实行更加疯狂的报复。12月23日,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儋州和合村。据幸存者韦月英老人回忆,当日本兵枪声响起时,和合村村民才知道日寇来围村了。惊慌失措的村民四处寻路逃命,然而为时已晚,村边各个路口都被日本兵封锁了。午后,日本兵开始进村抄家。将韦氏10名年轻妇女拉到村边西头的荔枝树旁,光天化日之下对其施暴蹂躏。惨遭蹂躏之后,又被日军刺刀割乳房……诉说到此,韦月英老人已失声痛哭。日本兵这帮天诛地灭、禽畜糟践、杀害我们姐妹,怎能忘啊?怎能忘!(这时,韦月英嚎哭起来)现在我好了伤疤忘不了痛,一日三时嘱子嘱孙: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人的惨痛历史,世世代代不能忘!

      祸不单行,在日军法西斯惨绝人寰的统治之下,1944年万宁县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从这年年末到次年春,不足半年的时间,全县就饿死了41820人,占到当时全县总人口数的1/4以上。其惨状令人毛骨悚然,不堪回忆。

      据不完全统计,在六年多的琼岛沦陷期间,日本法西斯杀害海南军民达20多万人,烧毁房屋5.9万余间,奸淫妇女、抢掠财物和自然资源更不计其数,数以万计的无辜民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海南岛上各族人民遭受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洗劫和摧残,这是中华人民的灾难和国家的不幸。

      日本侵略者在琼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擢发难数!

      琼崖军民同心协力抗击日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残酷的侵略燃起了琼崖爱国军民心中的怒火。

      1939年2月10日,日寇侵略海口第一天,冯白驹领导的独立队就在潭口阻击入侵的日寇,打响海南抗战第一枪;接着独立队又在罗板铺、永兴伏击和袭击日寇,全歼日军,缴获第一挺机关枪。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海南军民的抗日情绪,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独立队。八年抗战,在日、伪、顽三面夹攻的严峻形势下,琼崖特委制订“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战略决策,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大“蚕食”、大“扫荡”。同时,在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五指山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抗日军民对敌作战共2200余次,击毙日伪军3500余人,伤日伪军1900余人,俘虏日伪军150余人,大大遏止了敌人的侵略步伐和嚣张气焰。

      岁月悠悠,抚今追昔,曾经在海南岛上战斗过的英雄们,很多血洒沙场长眠青山;坚持到和平年代的,也大多安然离世。但岁月的流逝绝不会带走我们对冯白驹同志和无数先烈们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革命精神,依然如魏巍五指山、滔滔万泉河,屹立在海南各族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