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实施一周年 海南旅游迎来新市场新气象

24.09.2014  16:24

      原标题:《旅游法》实施一周年

      海南旅游迎来新市场新气象

      自驾游客在棋子湾海岸礁石下甩开鱼竿垂钓。本报记者苏晓杰通讯员黄宾虹摄

      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实施,正式对零负团费、乱推自费、强制购物等行业痼疾“亮剑”。今年国庆恰逢《旅游法》正式实施一周年,海南旅游一年来发生什么样的新变化?

      《海南日报·旅游周刊》联合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就《旅游法》实施一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新变化举办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业界的代表及专家表示,《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过去低价揽团“填坑”的方式逐渐被阳光下明明白白消费取代,游客出游有了保障利器,市场倒逼旅游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而政府管理也有法可依。

      市场新变化

      《旅游法》刚刚实施的去年国庆黄金周,游客就感受到了新变化:不需要再把游玩时间浪费在费财劳力的购物上,也不再被强制要求参加各种付费项目。去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旅游市场散客首次超过团队,海南的团散比更是接近2:8,创下历史新高,达到旅游发达地区水平。

      “产品变了、客源变了、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多年来,省旅游委一直在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近两年步伐明显加快,如去年结合海南旅游特色推出的婚庆旅游合作,使海南旅游产品更具主题和个性,而旅游产品的升级又直接拉动了客源的升级,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发生转型升级;同时,省旅游委又针对国民休闲计划出台了家庭旅游惠民计划,这也顺应了《旅游法》实施后以家庭为基本消费单位的井喷式时代的到来,早早就引导一批企业针对家庭休闲出台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新旅游目的地相继涌现,海南旅游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今年年初,省旅游协会联合《海南日报·旅游周刊》对应产品转型、市场升级推出了达人俱乐部和深玩俱乐部。其中,达人俱乐部主要是引领一批希望转型的旅行社走向产品精细化、服务精致化、企业精品化改造;而深玩俱乐部则是将驴友、车友会、俱乐部等自由设计私人订制式体验,通过深玩俱乐部让大家分享,变成规模定制的私人产品。

      经历阵痛期

      《旅游法》刚刚实施时,海南旅游企业其实经历了一段难忘的“阵痛期”,不少业界人士形容,这相当于给旅行社、景区、管理部门戴了一个“紧箍咒”。

      最大的热点和难点集中在了被游客最为诟病的旅游购物上。去年国庆《旅游法》正式实施,多家旅游购物点一夜之间门可罗雀,是继续“一刀切”还是寻找“变通办法”,全国从上到下各种争议不断。

      “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魄!”面对业界的各种声音和岛外市场出现的个别变通,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一遍遍重申,《旅游法》不仅是一部旅游市场的监管法,其实更是旅游产业的促进法,经营者和游客权益的保护法,必须不折不扣严格执行。

      “以前各种购物点多如麻,现在不像以前了,有了《旅游法》35条规定,我们的效果和收益很明显。”万宁首创奥特莱斯文化旅游区董事长张为民坦言,过去让游客一谈购物就色变,但现在随着海棠湾免税城和万宁奥特莱斯的相继开业,海南旅游购物不但走出了新市场,更成为了海南旅游一大亮点和特色。

      万宁奥特莱斯开业当天,进店客人一万多,团队客人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今年春节期间,到这里购物的90%以上是本岛和自驾游客人。“这种环境就让你没法宰客,而且首创和国旅均是上市公司,项目投资超过十亿元,企业违法成本非常高!”张为民坦言,如果没有《旅游法》保驾护航,或许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大企业甚至竞争不过一家路边的购物点。

      “旅游转型升级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但其实过去很多年的转型升级加起来都不如这一年来得明显来得快!”海南康泰国旅董事长李繁华坦言,面对市场的倒逼,旅行社面对的已经不是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是怎么转,往哪转的问题。

      据业界不完全统计,多达70%的旅行社在这次转型中被淘汰,20%左右的仍在摸索探路中,仅有10%左右的旅行社算是完成了这次转型。“以前小旅行社、小景点和小购物点鱼目混珠,《旅游法》规范了产业链各个环节,保护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会把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淘汰出去,这对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极大的推动。”作为海南龙头旅行社的领头人,李繁华从一开始就明白身上的担子不轻。

      市场变规范

      “整个旅游市场秩序规范了,可以使旅游产业链上的各方利益都得到保障,其实对谁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说,《旅游法》推动旅游经营者转型,带来的积极效应就是企业知名度、品牌度、诚信度的提高,现在游客满意度增加了,也给景区带来好的品牌效应。而这家从黎村苗寨景点发展起来的景区,现在成了游客了解海南民俗文化最好的选择,正朝着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迈进。

      其实对旅游监管部门而言,《旅游法》更改变了多年来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面对《旅游法》中争议最大的关于购物的第35条,省旅游委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旅行社操作规范,一条小小的条例,被详细解读为一本数十页的操作手册,将《旅游法》贯穿到旅游接待的每一个环节中。

      “《旅游法》的实施,对促进市场良性循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海南大学旅游系主任张琳说,政府、协会、企业现在其实更加清晰各自的定位,比如海南正在推动的旅游行业协会的改革,就是政府认识到要将市场的自律放权交给协会来做,政府出台大的政策法规,详细操作则由行业协会来负责,他们站在一线前沿会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      ■本报记者杨春虹通讯员吴婷婷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