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变身奶茶跳跳糖等零食 令人防不胜防

12.08.2015  12:31

  【肖积合是一个有化学药品知识基础的大学生,从2008年起他开始研究冰毒的化学合成方法,并成功降低了制作冰毒的成本和周期,被毒贩界称作“肖师”。而为了诱骗人吸毒,毒贩甚至将毒品包装成奶茶,跳跳糖,速溶咖啡等食品饮料,令人防不胜防。】

  处方药成毒品代替品 喝过的药瓶麻袋装!

  2013年11月29日,在沈阳市沈河区文化东路某银行自助营业厅里,赵某将一把水果刀架在一名储户的脖子上,并声称要抢钱,但是这对被抢钱的父子并没有畏惧,而是合力将赵某制服,扭送到公安机关,那么这个赵某是为了什么要铤而走险、实施抢劫呢?

  犯罪嫌疑人赵某:抢点钱买“大力”,“大力”出奇迹嘛,对不。不喝这不行,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必须得喝“大力”。

  犯罪嫌疑人赵某声称什么都可以不要,也必须喝所谓的“大力”。

  这个赵某所说的“大力”,实际上是一种止咳药水,医学上称为复方磷酸可待因溶剂,主要成分是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很多止咳产品的主要成份都是由此构成。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虽然都属于毒麻类药品,但是组合镇咳作用很强,在正常剂量、合理使用下不足以成瘾,不过长期服用就会造成药物依赖,并且会损伤人的中枢神经。

  喝这种咳嗽药水上瘾的不止赵某一个人。江苏省兴化市的朱某也是药物依赖,不仅花光了家中的上百万积蓄,自己也因此落了一身病。这成吨的药瓶只是朱某喝过的一小部分,他喝药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追求刺激。据朱某介绍,刚开始他并没有太在意这药有什么害处,一天只喝一瓶,喝了之后感觉特别地兴奋,但是时间一长情况就有了变化。

  朱某:做什么事情都比较高兴,从一开始一瓶、两瓶,一直到最后发展成一天最多的时候十瓶,十几瓶。

  朱某姑姑:像狗链子一样锁在家里,锁家里。老板就直接送过来,一整箱子送过去。

  这些药瓶只是朱某喝过的一小部分。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剂属于医类处方药物,必须要由主治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获得,而朱某为什么能够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需要开具处方?

  记者:一瓶多少钱?

  朱某:一百块钱(一瓶),有的时候货紧张不止一百块钱,紧张的时候说不定,有时120、150、180、200(元)。

  原本进价只需20多块钱的药品被卖到最高200多元的高价,而且还送货上门,这其中的暴利令人咋舌。据警方介绍,滥用止咳水的现象在中国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包括小学生。

  奶茶 跳跳糖 速溶咖啡都成了毒品的伪装 令人防不胜防

  这是发生在KTV里发生的蹊跷案件,江苏扬州警方接到一家KTV报警,一个包厢里的两名女子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警方赶到现场时,出事的两名女子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报警人员:两个女孩子在这边喝酒的,喝完酒,两个人差不多同时吧,都晕倒了。

  民警了解到,晕倒的两名女子是这家KTV的女服务员,事发时,正与三名男子及另一名女服务员在包厢里喝酒。

  扬州市宝应县画川派出所民警吕平:开始他们都说不清楚,就说喝点酒,包括包厢里送的一些小吃。

  此时,在医院接受抢救的两名女服务员苏醒了,可是她们的表现却非常怪异。

  受害人:你们不要跟我说话。

  吕平:说不清楚东西,在病房里又喊又跳的,另外一个女的稍微好点,能说话,但是说得都是比较夸张的一些东西。

  受害人:很舒服很舒服一个梦,梦见在一个很豪华的一个地方,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又到另外一个地方。

  在医院接受抢救的两名女服务员苏醒后,表现却非常怪异。

  这个女服务员的描述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种状况在吸毒者身上很常见,会不会是吸毒?这两名受害者回忆起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原来,她和同事中途曾经离开过包厢,回来时,两名男顾客就拿起杯子劝酒。

  受害人:(酒喝掉后)我就感觉头忽然晕天转地,就好像不行了,我就打电话给我姐,让她过来,打完电话我就感觉死了一样。

  喝过指定的杯中酒后就产生昏迷,这杯中的酒一定有猫腻。民警立即对两名受害人的尿液进行了取样检验。

  扬州市宝应县画川派出所民警吕平:得出来是氯胺胴阳性反应。

  氯胺酮正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精神类麻醉药品,服用后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可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有“迷奸粉”之称。两名受害人突然昏迷,正是由于她们的酒中被掺入了K粉。面对检验结果,三名男子终于承认,他们趁受害人中途离开包间时,将K粉倒入了她们的杯子。

  犯罪嫌疑人张某:玩的话,大家一起玩,我就倒点(K粉)在那个杯子里面。

  两名受害者喝下掺毒的啤酒之后不久,突然就不省人事了,幸亏她们被及时送往医院洗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扬州市宝应县画川派出所民警吕平:这两个女的之前也没有吸毒史,初次接触毒品,(抢救晚了)可能会造成脑部瘫痪。

  近年以来,像K粉、冰毒等这种新型合成毒品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泛滥,并且被刻意伪装,改变外形和包装,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诱惑性。2014年4月,广西警方查获两千多克合成类新型毒品——奶茶,这种毒品呈粉末状,即冲即饮,口感和香气与奶茶相似,极难分辨真假。

  广西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禁毒大队民警万章峰:他把甲基苯丙胺(冰毒)K粉,这些毒品等等,配合在一起,(放在)一种奶茶里面,进行混合、加工、包装。

  2014年4月,广西警方查获两千多克合成类新型毒品——奶茶,这种毒品呈粉末状,即冲即饮,口感和香气与奶茶相似,极难分辨真假。

  除了伪装成奶茶,还有的新型毒品被伪装速溶咖啡、跳跳糖、铁观音等,包装与正常的商品无异,很容易让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服误用。一些不法分子在引诱人吸食时还会称这种毒品仅仅是让人兴奋,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但事实上,这些新型毒品的危害并不亚于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

  除了伪装成奶茶,还有的新型毒品被伪装速溶咖啡、跳跳糖、铁观音等。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