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血浓于水桑梓情深

04.08.2015  13:44

  走过160年光荣与梦想的新加坡海南会馆,已成为新加坡的海南籍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属。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先生虽不曾生长于海南,却以不输第一代移民的桑梓之情、拳拳之心常年为海南事务奔走着,成为在新海南籍乡亲与海南血浓于水的深情写照。

   南居北望念珠崖

  “小时候,父母问我,家在哪里?正确答案只能是海南文昌公坡镇金山口村。”一个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潘家海父母对海南故土感情之深。

  虽然36岁之前都没有到过海南,但潘家海讲得一口流利的文昌话,现在每年要到海南六七次之多。海南日报记者在新加坡采访的几天里,潘先生十分热心地提供帮助,令人感动。“海南家乡的事,就是我的事。”潘先生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新加坡乡亲对海南事务如此用心的情感动机。

  的确,几天来遇到的海南乡亲,不论是开海南鸡饭店的老移民、移民第二代,还是专注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家顾问,又或是海南社团的有关负责人,看到家乡来人,谈起家乡变迁,洋溢着对家乡的拳拳深情,对海南发展的殷切期望。悬挂于海南会馆里的一副楹联“海籍南征家狮岛,南居北望念珠崖”是他们真实的心声。

   凝聚乡情报桑梓

  华人占了新加坡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三,大多数源自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目前在新琼籍华人华侨达24万人之多。遥想当年,无数先辈远走他乡,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勤劳善良的海南乡亲,靠着精诚团结,筚路蓝缕,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一代一代海南乡亲秉承发扬海南优良传统,在商业、金融、文化等诸多领域,创造出奇迹。

  “多年来,新加坡海南会馆等一批海南社团,不遗余力地谋求海南族群的福利,发扬海南传统文化,凝聚乡情,回报桑梓,做了不少加强两地交流联系、造福故乡海南的好事实事。”潘家海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往在海南遭受风灾水灾的危急时刻,新加坡海南乡亲总会毫不吝惜地伸出援手。

  为了慰藉老移民的思乡之情、增强年轻一代对故乡海南的感情,新加坡海南会馆一直在定期举办两地琼剧团体互访演出、两地书画家作品展览及海南传统食品做法培训等活动,而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公益活动便是会馆与海南省侨联等单位组织的海南唇腭裂患者义诊团。6年来,海南唇腭裂患者义诊团每年都组织新加坡中央医院和唇腭裂治疗机构知名医护专家,为海南的贫困患者实施唇腭裂手术,目前已有约150名患者得到免费治疗,“这项名为‘海南微笑’的公益行动,还将继续为海南的贫困患者送来微笑。”潘家海动情地说。

   献策海南寄心意

  海南岛与新加坡都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的发布,为两地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潘家海认为,海南将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路径一以贯之,才有希望吸引到相应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实现产业的壮大。同时,还要注意给投资者足够的发展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合理收益,这样才能给其他潜在投资者以信心,继而跟进对海南的投资。

  “投资者到了海口一下飞机,有时没有廊桥,必须坐摆渡车,这样就很影响对海南投资环境的第一印象。”潘家海举例想说明投资环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他认为,执行力既是海南与新加坡存在的一个差距,也是解决海南许多发展问题的一把钥匙。

  借着21世纪海上丝路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海南会馆将加大与中国特别是与海南的经济联系,建立属于海南族群的商联会,架起一条经济的桥梁,“利用新加坡海南籍人士的人脉、资源、资金等多方面优势,与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潘家海对这项重大战略的前景充满期待。(袁锋 张杰 彭青林)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