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态村“花”开别样红

08.01.2015  11:53
 ■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蔡倩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茂林环绕的万宁市北大镇竹埇村中,荷塘、凉亭、稻香伴着袅袅炊烟,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田园美景。

  2000年9月,海南在全省启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整治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竹埇村便是第一批投入创建的文明生态村之一。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出《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建设美丽乡村  构建幸福家园——关于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等文,充分肯定我省在探索和实践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向全国推介。

  在美景中接受精神洗礼

  “带着孩子来这玩,既有美景观赏,又能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正带着孙子休闲散步的游客刘以春告诉记者,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美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一个个如珍珠般点缀在田园里的文明生态村,也焕发着别样的光彩。

  琼海嘉积镇多文村就在公园之中。沿着村道一路前行,人们将经历一场精神洗礼:两旁的电线杆悬挂着醒目的公益广告牌,农家屋墙上绘着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画,路边的景观石、变电箱同样标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

  琼海市文明办主任王连东告诉记者,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琼海市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形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行为中。

  从无处落脚到人在画中游

  漫步于竹埇村中,每隔几米就能看到一个蓝色垃圾桶安放在农户门前。村民符德冲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桶是村里统一发放的,摆放在门前村道边,既能方便保洁员清运,也能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

  “人居环境好了,老百姓住着舒坦!目前村里有3名保洁员按时为我们清运垃圾,村委会还时常发动大家参与村庄大扫除。为了保持卫生,村民们还将猪圈迁出村庄之外统一重建,彻底清除了长驱不散的异味!”年过四十的符德冲从小生活在竹埇村,谈起村庄近2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很是感慨,“若非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曾经脏乱差到几乎无处落脚的村子能有今日整洁的村貌。

  据万宁市文明办介绍,为确保各村人居环境得到真正改善和巩固,去年4月,万宁市启动清洁家园行动,并组织检查组进村入户进行落实督查,鼓励各镇(区)首先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地推进活动在农村地区全面铺开,此项工作还将持续下去。

  在家门口致富不是梦

  马灯、虾篓、笸箩、渔网、石磨……这些农家生产、生活用具全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工艺品。在琼海市塔洋镇鱼良村委会上坡村里,极具特色的农家乐和休闲驿站让游客流连忘返。

  “田上能建公园、乡村能修旅舍,从前想也不敢想。村子建设得漂亮,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致富机会。”上坡村村民陈学轩拿出自家三层小楼在龙寿洋国家生态公园里开起了民宿。他告诉记者,上坡村位于“七星伴月”景区,是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景区里的700多户村民全民参与入股组建了鱼良休闲农业农民合作社,参与景区的管理、经营和养护。在这里,村民们可以是合作社股东、是景区导游、是厨师、是服务员、是商贩,昔日单一的生产性收入也转换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收入“四方来财”。

  “生活水平大幅跃升,农民才会发自内心地自觉支持和参与文明生态村创建。”王连东说,琼海市文明生态村发展将继续以乡村园林化景点化为特征,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支撑农村持续发展新型产业, 努力 达到“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的效果。(海南日报海口1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