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龙楼居民感受5年巨变:2015年在新房上看卫星升空

15.12.2014  15:07

      位于文昌市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的海石滩安置区,一栋栋漂亮的航天城移民新居已建设完工。本报记者王凯摄

      原标题:行进海南

      精彩故事

      开栏的话

      让海南声音愈来愈洪亮,把海南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百姓生活,听民声、看变化。今起,本报推出“行进海南精彩故事”专栏,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改变生活、普通人追梦等角度,立体化讲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南故事,展示海南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海南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让海南精彩故事在行进中光彩夺目。

      昔日渔业小镇,如今航天城,文昌龙楼镇居民薛贵绪感受5年巨变——

      明年在我家新房上看卫星升空

      “明年这卫星就要首发啦,要知道,卫星发射基地可是建在我家的老房子宅基地上的。”薛贵绪站在自家房前望向老家星光村的方向说,“明年,我要在新房上看着卫星从我家老房子上升空!”

      薛贵绪,是文昌市龙楼镇居民。从小瓦房到3层小洋楼,这变化是70岁的老薛以前不敢想象的。看着远处发射基地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近处龙楼镇区明亮闪烁的灯光,他不禁感叹,这几年的变化太快。

      5年前,老薛的生活重心只是家里的4亩薄田和两间老瓦房。他还记得,住在老房子里,一到台风季节就提心吊胆。

      借着航天发射城建设的东风,2010年12月23日,他一家搬进了期待已久的安置房。3层小楼配天台,145平方米的面积,老两口住得舒舒服服!而他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饭后习惯到镇上散散步,有空找邻居下下棋,没事还能在家里看看电视哼哼琼剧,好不惬意!

      “特别是今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来袭,多亏有了这新家,要是住在老房子里,后果想都不敢想!”老薛正说着,大儿子薛献勤打来电话说,家里因两次台风损毁的养殖场已全面恢复生产。

      和当时许多龙楼人一样,薛献勤用征地补偿款,到文教镇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场,现在规模已达13亩,也让自家收入上了一个档次。老薛笑着说,过去一家人均年收入顶多3000元,如今一家人靠着生猪加工、文昌鸡宰杀、海水养殖,这一数字早就破万元了。笑容里,流露出对儿子的骄傲,也洋溢着新生活带来的幸福。

      这5年,老薛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铜鼓岭脚下这片土地的变化:这一个中国第四座航天城,镇区面积在原基础上整整变“胖”了3倍;新修的滨海旅游公路就从家门前经过,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不远处,20个酒店、旅游项目正在火热地施工……

      夕阳下,社区斜对面学校楼顶上“航天小学”的4个大字清晰可见。航天小学、航天幼儿园、航天集贸市场,都离老薛家不远,“‘航天’这两个我们过去只能在新闻里看到的字,现在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老薛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期望。

      临走时,老薛指着星光村的方向告诉记者:“看,那边就是我家的老宅基地。明年卫星发射,我家小洋楼楼顶就能看见,到时候别忘了来和我们一块儿看哦!”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