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文昌配置教学电脑和智能语音教具

03.06.2014  18:31

南罗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在根据智能语音教具拼写生字。记者郭景水 摄
智能语音教具。记者郭景水 摄

  2014年2月开始,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南罗小学英语老师符娇南每天的备课地点改在了学校的电脑室。新配的电脑不仅可以上网,快速地查找相关内容。电脑里还下载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课件资源,符娇南老师可以查看选择。

  符娇南老师享受到的便利,来自于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儋州、文昌两市试点为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配置教学电脑。同时海南省还为两市试点配置了智能语音教具,积极改善艰苦边远地区小学的教学设备。据了解,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之后,试点投资1008万元,5703名教师和83745名学生受益。

   老师实现网上备课

  儋州市兰洋镇南罗小学目前有17名老师,按照本次试点3:1比例配置了老师教学电脑,目前6台电脑已经全部到位,老师们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备课,以及通过网络接收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课件。

  南罗小学的17名老师中,其中13人是女老师。如今在她们共同组成的微信“女人圈”里,大家会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教学电脑配置给她们上课带来的新变化,“如果能给每个老师配置,那就最好了。”大家希望。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王金花已经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当了35年教师。“偏远地区的小学有了电脑之后,就把我们和大山之外的世界连在了一起。”王金花说,之前对电脑知之甚少的她,如今也开始在电脑上备课。这些新设备不仅可以让语文、英语课上得更有趣,同时她们也可以开始上音乐课了。

   智能语音教具活跃课堂

  50岁的黄循军和46岁的林梦初,是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群合教学点的一对夫妻教师。目前,这个教学点共有19名学生,其中一年级13人,二年级6人。两年前,小学撤并的时候,为了让附近村庄的孩子更近地求学,两人决定留下来。

  “以前教学就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现在有了智能语音教具可就完全不同了。”5月23日上午,林梦初老师告诉记者,智能语音教具只需要老师轻轻一点,就可以播放语文课文的朗读,普通话的发言非常标准。

  “老师都是本地人,在语音发音上并不标准。”林梦初说,孩子们只会说海南话,并且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语感。“智能语音教具朗读的课文声情并茂,孩子们在跟着朗读过程中,学习的兴趣都增加了很多。

  文昌市龙楼镇全美小学配置了4套智能语音教具,可供语文、英语老师使用。学校的英语老师符小莉告诉记者,孩子们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只是跟着老师模仿,其中的情感和语气有所欠缺。现在有了智能语音教具之后,就可以直接学习到纯正的美式英语。

  文昌市龙楼镇全美小学校长林勇告诉记者,智能语音教具可以帮助老师将语文、英语课上得更加生动。

   信息化手段填补城乡教育差距

  教学电脑、智能语音教具配置到偏远的教学点,不仅是教学硬件的改良,对现行教学方式乃至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在听了智能语音教具的带读之后,以前从来不在课下交流英语的同学们,如今也开始主动地进行英语对话。”符小莉老师向记者讲述了校园里令人欣喜的变化,新的设备让这些地处偏远的小学生,也可以接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

  番打小学校长盘珍忠告诉记者,回流的趋势已经形成,现在还有6名学生准备在今年秋季学期回到学校读书。“其中从白沙转回来2个,琼中1个,那大县城3个。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表示,电脑、智能语音教具配置到位之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培训老师,从而让每一位老师可以熟练地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手段,切实推进解决省内艰苦边远地区“缺师短教”的问题,填补城乡教育差距。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手段,切实推进解决省内艰苦边远地区“缺师短教”的问题,填补城乡教育差距。(记者 郭景水 特约记者 韩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