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未来五年将全部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6.02.2016  10:08

  2月25日,文昌市人大十四届七次会议审议了《文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到2020年,文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2亿元,年均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8亿元,年均增长9.0%。城镇常住居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6540元,年均实际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6960元,年均实际增长8.0%。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就业等民生状况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纲要》对文昌市今后五年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创新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全面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文城为示范区,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共赢的投资环境、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清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便民宜居的市政环境、安全通畅的交通环境、靓丽有序的旅游环境、文明友善的人文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九大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前,达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模范、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运用财政资金撬动能力,创新融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招才引智和人才交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激活人力资本创造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港口为依托、高科技为引领、节能环保为前提,集约集群发展以航天科技配套、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加快培育一批对海洋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旅游要素国际化,策划旅游精品路线,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滨海、生态资源,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打造国际滨海“双创+分时办公+休闲度假”基地。拓展服务业领域,培育发展“互联网+”产业、金融保险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房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业等服务业态。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7:25.6:41.7。

   坚持协调发展 着力促进均衡发展

  构建“一主一辅两带五区”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主中心”文城镇、“辅中心”锦山镇和铺前镇、“两桥一路”沿线的滨海旅游经济发展带、海文高速至文博高速沿线的热带农业经济发展带,以及高隆湾休闲养生旅游区、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含月亮湾高端旅游度假区)、航天产业集群区、木兰湾片区、冯家湾海淡水种苗产业区,以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积极发展特色镇域经济和农村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成6个特色产业小镇和60个美丽乡村,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承文昌“文化之乡”城市精神,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倾力打造“诚信文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丰富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开放发展 构建互利共赢格局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主动融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建设发展。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将木兰湾片区开发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节点、南海资源保护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三沙市战略腹地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华侨之乡优势,加强和创新外事侨务工作,以“”助力文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营造优质投资环境,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昌建设

  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有序开发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加快海防林恢复和海岸带修复,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的76%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坚持共享发展 持之以恒改善民生

  健全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实施精准扶贫,注重扶志与扶智,三年内完成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和6603人的脱贫任务,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以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实施“健康文昌”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公共安全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余恒平 孟凡盛、黄兹志)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