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发射场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未来将执行载人探月工程

25.11.2020  09:31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此次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开始以来,首次选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从此以后,文昌发射场又将有一个新的身份,它成为继西昌发射场之后的中国探月新母港。

  在执行“嫦娥五号”任务上,与我国现有的酒泉、西昌、太原3个发射场相比,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不可多得的突出优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首先是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再有,这里海运便捷,能够解决铁路、公路和空运对大尺寸火箭运输的限制。

  与以往发射月球探测器不同的是,“嫦娥五号”重达8.2吨,而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和体量最大的低温火箭,正好与“嫦娥五号”形成最佳“搭档”。目前,我国四大发射场中,能执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只有文昌发射场。然而首次执行探月任务,文昌发射场在测试发射、地面保障、指挥体系构建、测控力量运用和通信链路搭建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全新考验。

  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丹:这里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低温加注库区,这次火箭发射所使用的推进剂就是从这里进行加注的。相比以往发射“嫦娥”的长三甲系列火箭,长征五号所需要的液氢加注量是原来的10倍,而液氧加注量更是将近50倍之多,这也是我国探月工程有史以来使用低温推进剂最大规模的一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低温推进剂的大量使用,也带来发射场运行和管理操作的重大风险,对保障能力提出了直接挑战,仅超过一千方的液氢我们就需要提前两个月开机生产,超过一千余方的液氧我们需要一个多月开始筹措。

  针对大规模使用低温推进带来的重大风险,文昌发射场建有国内体量最大、最复杂的低温加注系统,还自主研发了液氢和液氧加注控制软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我们攻克了液氢、液氧大流量、快速加注和多贮箱并行加注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低温加注全流程的全自动、智能化的指挥控制操作,从而保证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的低温加注,保证嫦娥五号任务能够按时、安全和成功发射。

  发射场地面系统,全体参试人员以首次首飞的工作标准,严密组织任务火箭、卫星进场及测试、联合操作、总检查等各项工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因为这次任务面临着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所以针对这个窄窗口多弹道的任务特点,系统复杂、保障量大的这个保障难点,从产品接运到测试评估、以及垂直转运和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万无一失。

  文昌发射场未来将执行载人探月工程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战,是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以及地外天体间飞行往返能力的直接检验。未来,我国还可能进一步展开载人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的进行,对未来中国航天行星探测、深空探测方面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嫦娥五号的任务完成,对发射场来讲,是全面检验了我们一期建设的能力形成,充分挖掘了文昌发射场并行高密度的航天发射测试能力。这个是原来建设之初,是按照串形设计,没有并行的设计,那么我们通过资源的调配、通过模式的创新、通过技术的推动、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实现了这一点。从而也对文昌发射场未来的建设和能力拓展奠定了一个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和建设模式的坚实基础。

  这次嫦娥五号任务也为文昌发射场的二期建设、以及后续职能拓展和能力提升拉开了帷幕,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计划,文昌发射场接下来将重点进行中国空间站和载人探月的建设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对即将启动的载人探月工程、重型火箭的发展,我们要及早地起步、论证和开始建设,逐步使文昌发射场形成重型、大型、中型火箭的这么一个梯次衔接、能力提升的这么一个格局,为我们国家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低轨互联网的建设、空间站的建设甚至未来可能的巨星座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原标题:文昌发射场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未来将执行载人探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