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滑手机 滑掉思辨能力

28.07.2015  18:46

  中新网7月28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8日刊文称,随着行动(移动)通讯产品的普及,台湾社会产生越多的“低头族”。据数据显示,台湾2336万人口中,上网人口有1869万人,亦证明网络渗透率高。整天与手机、平板为伍,整日滑个不停,这样的讯息吸收方式,有什么问题?

  文章摘编如下:

  整天滑啊滑,就是浏览,讯息量很大,但这并不会使人更聪明,充其量只是见闻广博。我们先从台湾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车的出现开始说起。十几年前随着无线新闻台的扩增,台湾拥有超过80多辆的SNG车,成为全球SNG车密度最高的地区。

  韩国人口数为台湾2倍多,但当时SNG车却只有我们的一半,台湾甚至远比1.2亿人的日本只有70多辆为多。在新闻台高度竞争之下,台湾民众开始接收24小时的电视新闻轰炸。可是现在检讨,这么多的实时电视新闻,台湾的社会有没有更好?

  最近因为行车纪录器的广泛使用,行动装置的普及,每个人都拥有SNG的能力。实时报道题材更增加,载体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社群”。这种将实体社会中的小区、团体概念延伸到网络上的虚空间,让网友能透过无远弗届的社群网站与其他人产生互动、情感维系与信息的分享。“网络社群”可以很方便且无时差地拥有讨论与信息散播的空间,也造成人们争先拍摄食物、随处打卡的景象。每个人都可做SNG的转播,上传分享。

  新闻台有SNG联机虽可提供实时性报道,但缺乏深度,无法深入地探索议题症结所在。且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有些节目也会透过诱导式的询问和剪接,得到想要的新闻画面。从过去媒体假造的“脚尾饭影带”到现在主播口误“陈澄波本人也很紧张”的丢话事件,如出一辙。

  另外,政论节目名嘴们拿着新闻、报纸开始批评,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用以讹传讹方式散布讯息。名嘴的薪水与收视调查挂勾,滥用言论自由,以攻讦为出发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当然耳,没有证据也可乱说,可是观众也爱看。这些都可看出台湾社会缺乏思与辨的能力。

  滑手机捞到太多的讯息,浮光掠影,甚至累死自己。庄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是道破人欲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止尽知识,将会产生危险。过度执着于追求知识或其后文讲的善、恶,都会戕害我们的心智、精神。人们应顺其自然。

  刚好呼应最近在网上流传的经典话语:玩了一年Line,感慨万分,归纳如下,一、拜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突然发现不知怎么活。二、了解了太多的养生之道,突然发现不知怎么吃。三、欣赏了太多的摄影美图,发现不知怎么拍照。四、看到了太多很好的地方,感觉这一生就白活。五、知道了太多所谓潜规则,发现自己是被规则。最后发觉简简单单就是幸福!人活着不易啊,静下心来想想,还是按自己的规则活着自然。Line,只能Line,不能全信。

  信息庞杂无穷,信息良莠不齐,要能涉猎其中而不随波逐流,就要建构出自己安身立命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将信息转换为知识,达到益己与助人的目标。但要如何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法国思想家鲁索类似的箴言是“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富兰克林也曾提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手机与平板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人类不应该被其制约,被其奴役。因此,我们要适度的远离手机与平板,学习系统化的知识,启发与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透过持续反复地思考,循着内外之际、动静之间的体验与经验逐步转化为智慧,把道理真正融入生命中。如此才能在面对诸多盘根错节的世俗杂务时,才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林建甫)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