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天平能否向弱势群体多倾斜一些?

02.09.2014  19:50

  据9月2日《南国都市报》报道,在海口城西小学附近租房居住的公交车司机钟国文,根据海口市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早早办好了暂住证、房屋租赁证、社保等证明。8月初,他按时上网申请学位,之后天天到学校打听消息,可新生名单公布了一批又一批,始终没有他家孩子的名字。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国文从1997年开始在海口打工,小孩入学的各类相关证件应该是齐全的,龙华区教育局从未否认过这点,但为什么哪家孩子都入学了,偏偏是钟国文的孩子没接到入学通知呢?我想这种情况令人深思但又并非匪夷所思。

  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教育部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大任务,更多的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去雪中送炭。现在大家都喜欢谈教育公平,都喜欢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云云。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呢?答案难以做肯定的回答。不说别的,就看看每年入学前的“两条龙”就知道了:一条是不少“社会成功人士”挤破头皮,递条子找门子想进入优质学校的长龙;一条是众多“屌丝”阶层为了让小孩读个最普通学校而提前几个月排队办理各种“证明”的长龙。在这两条长龙面前,我们的教育部门,应作何感想?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公平的核心在于能否向弱势群体有所倾斜。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为那些“木桶”上的“高板”再加高一截的作用远不如补齐“短板”的意义来得更大。

  别再用“建议其尽快联系民办学校或回原籍就读”等冷冰冰的话语伤害弱势群体的心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国际旅游岛的“天堂”里,教育公平的一米阳光一定能够照亮钟国文一家。(得胜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