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教师王金花坚守山区35年

13.09.2014  12:12

王金花满脸笑意地与一名学生交流。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开学了,王金花在备课。特约记者吴文生摄
  王金花跟孩子交流很有耐心。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江水穿流而过的儋州市番加少数民族地区番打村有一座番打小学,这学校几十年来放学的时间都是不固定的,因为校门前就是松涛水库,孩子们放学要过河到对岸,更因为没有路和桥,放学时间看的只能是太阳落山的早晚。9月2日,当我们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充满深情的土地,在水的对岸,如此巧合的,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王金花老师划着小小的舢板船,像过去30多年的寒来暑往一样,载着孩子们渡水而归。这一天,太阳落山得早,金花老师看着天色渐暗,下午4点20分左右就催着孩子们出了

  校门,然后她当起“艄公”,一趟又一趟载上她心爱的孩子……

  继2013年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今年,王金花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从青春到白发,35年来,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扎根于此,心在这里,情在这里,魂在这里,我们惊叹这执着的坚守,我们追寻这力量的源头……

   那清贫而温暖的求学时光

   老师帮我起了名字,从“阿侬”到“金花”,仿佛给了我新生命,我要报答老师

  深山里的晚霞美得醉人。来来回回接送孩子们差不多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王金花才回到番雅村的家中,翻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开始备第二天的课。王金花也是第一次将记者一行迎进家门,有些不好意思,除了堂屋宽敞一些,金花老师备课的小书房十分“寒酸”,10平方米的小屋,装着一张老木头打的大床和小床,还有一个靠窗的破旧书桌,吊着一个灯泡,土气的木窗框栏杆上夹着一个小风扇。然而,与这些“简陋”并不相衬的是,我们在书桌上发现的几本新书:《美国小学语文课文经典读本》、《如何做最好的校长》、《用爱诠释师魂》……“你们不要笑我,这是关注我们学校的爱心人送来的,他们说你多学习这书,一定有用的。”尽管这一学期金花老师带班的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整个暑假,她都很认真、很认真地每晚读着这些书,如饥似渴的求知神情,一如她儿时……

  在金花老师的父亲王立民的眼里,阿侬(指王金花)打小就是这样子的,一双水汪汪的黎族小姑娘特有的大眼睛,似乎有想望穿世界的渴望,可是,四面大山环绕,没有办法走出去,小姑娘希望从书本上找到答案。这是她爱读书的人生的开始。

  王立民没读过什么书,但也爱学习、爱看报纸,如今日子好起来了,想起当年为了供金花姐弟3人上学,常常省下大米换钱交学费,让金花姐弟吃地瓜木薯充饥,王阿公感喟万分,“现在想想真是对不起几个娃儿。”尽管地处深山,但番打小学是一所具有数十年办学历史的完全小学,“文革”时期,番打小学仅有1至5年级。金花老师永远忘不了8岁那个夏天,她和十里八村的30多个小孩子一起,踏进了番打小学的大门,开始了新奇的求知旅程,“更忘不了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很好很

  好的‘校长老师’,他叫张治民。”王金花说。1970年代,在黎族村落里,金花老师生活的番雅村,女孩子被起名叫“”的特别多,“春兰”、“爱兰”、“运兰”……可是王金花长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还没有给她取个像样的名字,8年来一直随口叫她“阿侬”。小学报名的这一天,王金花胆怯地排在后面,校长

  张治民用本子一个一个记下孩子的名字,轮到金花了,校长问:“孩子,你叫什么?

  王金花听见前面一个女孩子说,“老师,我叫符玉兰。”于是,尚不懂事的她紧张得赶忙模仿着告诉校长:“我叫符玉兰!

  张治民笑了,“怎么你跟她的名字一样呢?

  王金花壮了壮胆说,“我不懂,人家叫什么,我就叫什么。

  或许是心里知晓了农家孩子没有名字的事,张治民听了,没有了笑,反而很疼惜地说,“那老师给你起个名字吧,他们都叫兰,你叫花吧,就叫金花,是金色的最美的花朵,好吗?

  “王金花!”8岁的女娃娃高兴得差点蹦起来。“那就是我。”黎家人最重感情,“从此我有了名字,我从那时起在心里发了誓,我要报答老师,也要做一个像张治民老师那样爱孩子的人。”王金花动情地说,40多年前的记忆一股涌入脑海,提起这些,王金花的心仿佛回到难忘的儿时。

   那艰辛而幸福的教学生涯

   是老师,更是母亲,用知识浇灌孩子的未来,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田

  “一定要回来,到儿时的地方当老师!”这是金花老师雷打不动的读书理想。1979年,番加乡文教办贴出了招考农村代课教师的告示,王金花激动极了,但她心里怯怯地,不敢报考,“听说番打片区有40多个高中毕业的男生都报考争取当老师,我一个女娃,恐怕不行。”王金花回忆,后来之所以鼓起勇气去参加考试,还是在姑姑的“连推再拉”之下去的。成绩很快张榜公布,金花老师考了最高分。于是,1970年代的最后一个夏天,高中毕业的王金花,带着优秀的成绩单回到了母校番打小学,圆了梦想——成了一名教师,尽管那是在大山沟沟里,尽管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她非常、非常满足,她开始了泪水与欢笑,艰辛与幸福并存的教师生涯。

  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时,王金花注意到了班上的一个孩子,她叫王玉瑶,这个黎村二队的小姑娘三天两头请假不见人影,来了学校被问起,又什么话都不说,金花老师的心里很惦记。有一次她请假后回来上课,王金花轻轻地靠近她,摸了摸她的头,看着她写字,然后故意地敲敲桌边,轻声地说:“这个字写歪了哦。”玉瑶赶紧改正过来,王金花顺势冲她笑,“孩子,你写得真好,但是老师很想知道,你最近有什么心事……”玉瑶的头又低了下去,王金花紧跟着说,“老师想下课后去你家看看。

  “老师你别去!”玉瑶打断了王金花的话,随后,哭了。跟着玉瑶走了几公里山路,王金花终于踏进了孩子的家。玉瑶家里很贫困,听村里人说,他父亲得的是喉癌,为治病,所有家当都卖光了,还欠了别人的债。如今的家里,只有她和弟弟相依为命。打开锅盖,王老师看到锅里是夹生的米饭,许久以来,姐弟俩就是这样生活的,金花老师的眼睛一下子红了,她抹去泪转过身来对玉瑶说,“老师教你做饭好不好?

  好久了,姐弟俩第一次吃上了热乎乎软软的米饭,弟弟情不自禁地对王金花说,“老师,你真像我妈妈……”妈妈,多么温柔的字眼。王金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王玉英,解放前曾被抵债去当童养媳,解放后才被“”回来,尽管是文盲,但母亲从小教导金花,“珍惜学习的机会,改变命运。”想着想着,王金花含泪把眼前的两个孩子搂在怀里,“我怎么不是你们的妈妈?以后我就是妈妈!只要你们爱吃我做的米饭,我天天都来!

  小姐弟俩挂满泪花的面庞绽出了笑。

  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金花老师从自己的工资中凑出了玉瑶一半的学费,小学毕业那年,玉瑶父亲过世了,她带着弟弟去投靠白沙县城的远亲,临别那天,王老师送行,“母女俩”抱头大哭,玉瑶喊着,“妈妈,你永远是我妈妈……

  近10年过去了,在海南医学院就读本科的大学生王玉瑶再度回想起当年这段往事,泪水涌流,“王老师是我的恩人、母亲,是一生的牵挂。

  30多年过去了,受到金花老师照顾的学生又何止王玉瑶一个。“符永康、盘国清、王子刚……都是家庭贫困却得到金花老师最多关爱的孩子。”番打小学校长盘珍忠说。这些孩子中,有不少人继承了王金花老师的理想,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番打苗村的盘国清在琼台师范学院毕业后,如今在儋州南丰职业中学任教,他说,“我永远忘不了金花老师,当年家里没钱交学费,我差点辍学了,是金花老师帮我,我觉得我无法报答,唯一能做的,就是也要当一名好老师!

   那可爱又可塑的山里娃娃

   天天划舢板船载孩子渡水上下学,把爱播洒在大山深处的云水间

  因为离松涛水库库区太近,多少年来,每年5月至12月,小学生从学校回到家的路,总会被大水淹没,王金花老师开始借农民的竹排接送孩子上下学,后来又改用了小木船,再后来就是舢板船,这一“”就是30多年。

  而今天再度回望过去的岁月,王金花眼中对“小舢板”也有了很深的感情,她说,“舢板船上发生过最让我担心害怕的事情,也留下了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很难忘了它。”有一年,王金花划着舢板船接学生来学校,船离岸边还有6米远的地方,江面突然波浪翻滚,竹排被一阵狂风掀到浪尖上,眼看竹排就要翻到江里,吓得孩子们都大哭起来,在危急关头,金花老师大声喊着,“孩子们,老师在呢!不要怕,老师在呢!”她一头跳扎进水里,死死抓住船底不放,然后大声指挥大同学把小同学抱在怀里,她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咬着牙,硬是把船拖上了岸。孩子们脱险了,金花老师那一瞬间用力过猛,从此落下了腰病的后遗症,一遇到天气变化,痛得眼泪直流。多少年了,更多时候,王金花忍住痛的“”办法,就是吃点土霉素,这是时至今天,我们在金花老师备课的书桌上,仍能看到的一瓶药,廉价,也让人满含心酸。

  9月3日,记者再度跟着当了教导主任的金花老师一起在番打小学上课,王金花如今每天早上做的一件事,吸引了我们特别的关注:她和很多老师一起清早提着大水桶到对面村里去打水,然后开着摩托车,再渡水回到学校;放学时,她也会提醒孩子们,“记得要把你们的废旧水瓶装满水带来学校哦!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11年前番加地区通了电之后,饮水工程也陆续“”了大山,但是直到今天,番打小学依然是没有自来水通进来的,孩子们喝水、老师打扫卫生、冲刷厕所,都靠一桶一桶、一瓶一瓶,从村里孩子们的家里“”出来。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王金花依然坦诚乐观地说,“媒体近两年来的报道,省里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番打小学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非常感激这份关爱。

  没有自来水可用的日子固然令人焦急,但采访中我们也看到,经过政府和社会的多年努力,番打小学新的平房教室已经盖起来了,跨江而建的新桥也已经接近尾声,学校里多了不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这里的师生过去未曾想到的。

  2013年9月,王金花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今年她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感谢有这样一朵金花,开在海南的群山之间……

   旁观者说

   学生都对王金花有很深的感情:金花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

  山里的小学生很稚嫩,他们不懂用多么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但是被问到王金花老师,他们就一字一字、细细慢慢认真地说。

  四年级小学生盘丽霞说,“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也是我的好妈妈,平时,我爸妈在家做活忙,没空帮我梳头发,王老师每次看到我,就笑着说,‘阿霞啊,你头发又乱啦!’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帮我梳头发,她看到我没笔写字了,就帮我买纸买笔,对我就像她自己的女儿那样,我将来一定要报答老师。

  全校学生几乎都认识王金花老师,三年级学生赵志华说:“上学期,我爸妈想让我耽搁几天帮家里放牛,可是我非常喜欢上学,王老师知道后三次到我家里来,跟我父母说读书是大事,可不能耽搁,我才又回到了学校里,王老师还知道我成绩不算好,经常下课后为我辅导功课,希望我将来有出息。

  而在毕业离开学校的学生里,王玉瑶是对王金花老师感情最深的一个,“我曾经是王老师的学生,她给予我的爱,让我对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记得小学时家里非常贫困,我一个人带着弟弟,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下去,我也不敢跟老师说。王老师到我家做家访后知道这些情况,她手把手教我做饭,做好了看着我和弟弟吃完了,她才安心回去,那时候,弟弟就情不自禁地说,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而我的心里一直在想着,我该怎样报答这样爱我的好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功学习,考上大学。如今,这个梦圆了。

   记者手记:扎根深山的满足

  这一次回访王金花老师,是我们第三次翻山越岭到番打村了,即便很熟悉这条从县城到番打小学长达40余公里的山路,可在路上,看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我们几个人心里还是直打鼓,彼此疑问着:“没走错吧,咋这么远?

  这条倚靠松涛水库蜿蜒而上的山路确实太远了,而要知道2008年乡村通畅工程没有实施之前,连这条崎岖的山路都没有,在大山里教书,几乎是与外界隔绝,可王金花在此坚守了35年,从青春到白发,这是要有对大山多么深的感情和力量!

  王金花的同事说,年轻的时候,她几乎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可她一个人摇橹,划着能装下12个孩子的船过河,一天要摇4趟,数十年如一日,多么不易。

  岁月在王金花的脸上刻下了皱纹,可是却没有留下沧桑,她的表情永远柔和,永远满足,充满暖意,特别是她看孩子的眼神,那种不经雕饰的爱,让人动容。番打小学的孩子多来自番打苗、黎村一队、二队,还有番加乡等地区,不少孩子家中都比较贫困,多少年来,买不起书包和文具的孩子,王金花自己垫钱买;为了鼓励孩子学习,金花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奖励成绩好的孩子;遇到大风大雨,她就让孩子们住在她家……这

  种关爱是渗入心骨的。在大山深处,即便路途再遥远,条件再艰苦,我们相信在孩子们的内心里,这里永远洋溢着那种不可忘却的爱的感召。(记者杜颖 实习生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