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9个多月 救助基金累计千万元

05.12.2014  21:43

      原标题:让“救命钱”用在刀刃上

      我省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9个多月,救助基金累计千万元

      12月2日,文昌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病房里,81岁的“三无”人员陈汉荣坐在病床上悠闲地吃香蕉。从突发急病被好心人送进医院到完全康复,他一共花费了上万元的医药费用。由于老人没有支付能力,按照以往的做法,文昌市人民医院只能“自掏腰包”为老人垫付医药费用。类似陈汉荣这样的“三无”患者或无负担能力的患者欠费,已经成为文昌市人民医院沉重的负担。

      今年年初,我省发布了《海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明确提出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自3月1日起无条件对救助对象进行急救。通过设立省、市两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我省对需紧急救助但身份不明、无负担能力的群众提供“救命钱”,实施应急医疗救助。该制度的实施不仅保障了患者的生命,也让医疗机构“松了口气”。目前,该制度已经实施了9个多月,我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共支出45万余元。

      各级医疗机构一年多

      急救欠费近2000万元

      提起医疗欠费,文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符永政直咧嘴,“平均下来每年都有100万元左右,这些钱没办法追回,也靠不上政策的补偿,只能医院担着。”符永政说,这笔费用对于他们这家二级甲等医院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

      “所有急危重病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既然进了医院,我们就必须履行职责全力抢救。但是,医疗欠费难免让医院觉得纠结。没能力支付急救费的患者、家属也跟着揪心。有的没治好就悄悄走掉,有的干脆赖在医院占着床位就是不结账。”符永政坦言。

      近年来,我省医疗机构对于需要急救的患者都是先行接收并施救,但是这部分人员的治疗费用也确实成为医院的负担。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1月至去年6月,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急救欠费近2000万元。其中,省内三甲医院欠费最多,有的医院一年半欠费达到了160多万元,甚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