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改革让保亭六弓中心学校神奇变样

21.10.2014  17:14

保亭六弓中心学校的小学生。 本报记者 张惠宁 摄

  加强学校的管理,可以改善学校的一些状态;增加学校的建设资金,可以迅速让学校变得漂亮,但要使一所学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是要抓课堂教学改革。保亭六弓中心学校和海口攀丹小学推行课改,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校从上到下充满了进取的活力。课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为什么实际推动起来却困难重重呢?课改贵在坚持,本刊今天特地刊发海南课改组稿,希望能给学校和老师一些思路,一些启发、一些动力和信心。

  2013年,全县倒数第二,2014年全县第四!

  一年之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小学毕业测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2014年比2013年的提高分别是13.0分、22.0分、20.4分,三科平均分提高将近20分,提高率均为全县18所公办小学第一位。

  地理位置偏远的六弓中心学校,为何会一年之间就打了漂亮的成绩“翻身仗”,这是运气?还是有教学秘诀?10月14日,海南日报记者赶赴六弓中心学校进行了探访。

  坚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2012年:全县倒数第三;

  2012年4月通过竞岗上任的六弓中心学校校长黄云,新官上任的第一年可不好受,虽然他很努力,在管理上做了不少尝试,但全校的教学成绩还是上不去,他担任校长后的2013年,小学毕业测试成绩,六弓中心学校仍是全县倒数第二。

  黄云的校长“试用”,没有如期转正,而是被教育部门决定“延长试用一年。

  连续两年小学毕业成绩在全县18所公办小学中垫底,被定为四类学校,六弓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就要被“一锅端”——保亭教育局在全县实行的“中心学校领导末位淘汰制”,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黄云、常务副校长黄坤、副校长黄增文等的头上。

  怎么办?当时保亭教育局正在全县域内以行政命令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但是对此,各个学校意见不一,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很多质疑声。有的学校很快开始改革,有的却行动不力。

  “海口的学校搞的还只是‘有效课堂’,我们居然就要搞‘高效课堂’。”六弓中心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一启动,风言风语也不少。更有人说,六弓中心校的“四黄领导班子”(注:该校党支部书记也姓黄)胡乱改革,会把学校“搞黄”了。

  黄云、黄坤、黄增文,三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为所动,决定全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备好精细的导学案是重点

  2013年7月,在其他学校进入暑假老师开始休息的时候,六弓中心学校的33名在岗教师忙碌了起来。当时,他们每人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所教的年级课程已经提前确定,每个人要做一份新学期所任教课程的“高效课堂”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课堂设计,按照保亭教育局思路,推进高效课堂,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不再唱独角戏,一份导学案设计准备的全面与否,是课堂能否生动活泼的关键。

  学校推行“高效课堂”,老师准备好精细的导学案是第一步。

  记者在陈晓娟老师撰写的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的导学案中注意到,首先明确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具准备,之后便是详尽的学习内容一栏,其中细分为激趣定标、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测评训练、教学反思,这五个部分都有对应的详尽内容。

  “每一节课都有导学案, 复习导入、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测评训练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几乎要将每一节课堂的时间计算到了分钟。”黄坤分析了“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

  “‘高效课堂’的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老师的观念。”黄云认为,部分老师的习惯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是最好的。推行“高效课堂”,说到底增加了老师备课环节的内容,对每一堂课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割除老师的教学惯性。

  今年比去年“突飞猛进的成绩提高”,让六弓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有点儿诚惶诚恐:去年的排位靠后,进步的空间大,今年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明年的进步幅度空间就相对小了。他们有压力,“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行课改,这是学校焕发生机的源泉。”黄云说。

  “六弓中心学校的‘四黄领导班子’,确实把学校‘搞煌’了,不过是辉煌的‘煌’。”保亭教育局研训中心副主任陈才明笑称。(记者 郭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