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乱象:天价采购次品频出 干部缔造官商联盟

27.11.2014  13:17

  政府采购高于市价,“刺眼”乱象背后多少乱伸的“权力之手”?

  一台核磁设备,出厂价仅200万元,医院采购价却高达1200万元——近日在武汉第五届全球公共采购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披露的这一“内幕”,让与会者震惊。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我国公共采购市场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近年来,公共采购领域屡曝“天价采购”“黑心采购”事件,其背后总离不开乱伸的“权力之手”。

  公共采购乱象“刺眼

  “政府采购中一些现象太不像样,比如采购的电脑,价格很高,拿到手以后却发现配置不好,售后服务也不好。”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梳理近些年见诸报端的案例,发现以政府采购为代表的公共采购,主要有三大典型“乱象”。

  “天价”采购,腐败奢侈。一台售价160多万元的医疗器械,云南省某医院采购价却达220多万元,包括医院院长在内多人因从采购中“吃回扣”被判受贿罪。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2013)》中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政府采购办公用品中,有近80%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

  一方面是腐败等原因导致的采购价格畸高,另一方面则是彻头彻尾的奢侈消费,如采购的U盘“变身”苹果iTouch4、价值近3000元的“工作服”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共采购很多都是“高级货”,“想不贵都难”。

  “黑心”采购,次品频出。今年1月,湖南省邵阳县斥资150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采购10万套课桌椅,中标企业送来的全是“次品”。9月,湖北省宜昌市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统一采购的军训服成“开裆裤”。南京市某民政局给两家养老院采购的棉被,其竟是不能用的劣质纤维。

  “虚假”采购,变相福利。一些单位为了发放福利、冲抵开销等,假借采购之名报账。湖北省纪检部门今年通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潘家湾镇计生办分别以购电脑设备及电脑耗材发票报账1.7万元、印刷宣传资料等发票报账1.8万元,报销出来的款项全部用于发放端午节、中秋节福利。

  各种采购乱象“你方唱罢我登场”,公众“很受伤”。在一些涉及公共采购乱象的报道网络跟帖中,“太黑了”已成为频率最高的评价用语。

  损国家、伤百姓、肥个人 采购中乱伸“权力之手

  记者调查发现,公共采购乱象背后,总离不开“权力之手”。少数干部在采购项目中缔造“官商联盟”,违法乱纪,手法繁多、花样百出。

  长官意志取代规章程序。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无视采购招投标程序,恣意干预政府采购项目,或是直接指定企业,或是为输送利益企业量身定制采购标准。

  在湖北省今年以来接受组织调查的官员中,至少有6名“一把手”涉及采购方面的问题。如武汉市新洲区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不经招投标程序,由个别区领导直接指定给某家企业。

  “为了排除竞争对手让内定企业中标,在标书中设置特殊条件甚至量身打造标书是惯常做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彭新良说。

  充当内线审查走样,“把关人”成“放水人”。一些掌握招投标核心信息的官员被腐蚀拉拢后,充当内线,向投标人通风报信、泄露内情,甚至帮助其逃避审查,蒙混过关。本应负采购把关责任的一些干部,却让不具备资质、但给了“好处”的企业过关,在审查时“走过场”、验收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广西藤县涉及近8万名小学生的营养餐项目招标中,6家中标单位竟有3家无资质;南京“黑心棉事件”中的供货单位并没有经营棉被项目。

  有关专家指出,采购黑幕与官员贪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背后是官员“不把公家的钱当钱”的心态以及失职渎职,也与采购、财政制度的缺陷不无关系。

  促进公共采购电商化 切好20万亿元“大蛋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说,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我国公共采购市场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蛋糕”巨大,风险漏洞也很大。如何遏制公共采购乱象、用好纳税人的钱?专家建议“多管齐下”加强创新,做好公共采购工作。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贾康建议构建“全流程监督机制”,对公共采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监督,并严肃追责问责。在当前的采购制度下,对于政府采购而言,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十分关键,预算编制应该更加精细化,公开的力度必须更大。“公共采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不透明。

  二是促进公共采购电商化。中国电子商会会长曲维枝表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公共采购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支撑,可以实现更加便利、安全、节约、公开、透明的公共采购业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建议破除观念和制度障碍,加快推进公共采购电商化。

  三是建立采购人制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胡大剑建议建立采购人制度,并实行终身追责制。这样既可以提高公共采购的专业化水准,又可以有效遏制腐败。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