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岂容感染“恶”疾

26.11.2014  10:41

  11月24日,海南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在洋浦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办事窗口递交材料,尝试办理土地过户手续。该窗口一名坐在柜台内的男子称,该情况要找领导,自己不懂。相关人员质疑说:“手续齐全你们不给办证是什么原因,坐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该工作人员竟然敲桌子回应:“我坐在这里关你×事!”(11月25日《南国都市报》)

  政务服务不仅应熟悉业务,还应温暖服务。但令公众瞠目的是,媒体曝光的这名工作人员既对办事群众“坦陈”“自己不懂”,又摆起脸色恶语相向,把官僚主义的“脸难看、事难办”演绎得如此“生动”。不仅不利于具体工作的处理,让部门和地方的形象“闯了红灯”,更把本该“零距离”的干群关系搞成了“零分距离”。

  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部门的公众形象也常常会因为一起恶案而严重失分。正如对于影响木桶质量的短板,该补长的就要及时补长,改换板的也需及时换板一般,对于那些不干事、不担事甚至还乱做事的公务人员,不仅需要狠刹“四风”、改其作风,更需要结合具体个案“”字当头、正风肃纪。

  问责不能流于表象,追责不能止于个人。在对这起影响干部群众心连心的个案进行查处的同时,也须反思,相关部门是否存在业务技能培训上的漏洞,让这名窗口人员有着“我不懂”的底气,使作风建设出现了休止符;是否存在“反四风”的走过场,让这名人民公仆仍有着爆粗口的戾气,令“三严三实”摁下了暂停键。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政务服务窗口处在权力终端,担负着政策落实与社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职责,而且因为和办事群众面对面,任何一个工作细节,任何一项承办任务,都直接影响着党政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干部架子高大、腔调高企、权力高压,难免与群众懒得见面、懒得说话、懒得交心,不仅割裂了干群之间本应紧密联系的工作纽带,也隔开了二者本该亲如一家的日常信任,为窗口的办事效率添了堵,为基层的和谐稳定加了乱。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如何防治这些伤民伤己的“恶疾”?不仅需要敢于下猛药除痈疽,更要善于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常态化,与群众零距离共事,为群众零障碍谋事、零等待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