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驶入深水区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24.10.2014  11:30
改革驶入深水区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 截至目前,全国各级法院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近300万份,其中,最高法公布5000余份。

  ● 最高法正在推进完善配套规定,确保今年年底知识产权法院挂牌办案。

  ● 最高法在北京等10个省市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法院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 2014年3月9日,最高法打通微博、微信的互联互通内容,实现“双微”联动。

  ● 截至2014年9月底,超过20万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公布。

  

  裁判文书上网、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防范冤假错案、推进陪审员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公正司法在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中不断前进。

  就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效,《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  

  

  已公布近300万份裁判文书

  司法公开,是互联网时代司法机关的一次新革命。

  “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有效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贺小荣说。

  2013年11月27日,最高法召开全国法院司法公开推进会,整体部署推进和深化司法公开,制定《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明确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裁判文书网上公布机制,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全国各级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

  截至目前,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已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近300万份,其中最高法公布生效裁判文书5000余份。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最高法陆续建立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和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公开平台。

  “三大公开平台实现执行案件全程、全案、全面公开,让公众和当事人及时了解人民法院为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所采取的执行措施,最大程度挤压利用执行权寻租空间。”贺小荣介绍说,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超过20万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予以公布,有力促进了案件执行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013年,最高法官方微博入驻新浪网,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官方微博。2014年3月9日,最高法官方微博入住腾讯网,打通微博、微信的互联互通内容,实现“双微”联动,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此外,最高法制定《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要求全国法院大力推行减刑、假释阳光透明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司法公信,确保司法公正。

  

      12地试点审判权机制改革

  

  “规范审判权运行机制,落实审判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的关键环节。”贺小荣表示,一年来,人民法院采取扎实措施,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为推动改革试点,最高法下发《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在广东深圳、佛山、四川成都等12个法院开展试点。

  贺小荣指出,试点方案总体思路是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以“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目标,优化配置审判资源,摒除审判权力运行模式的行政化。

  根据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部分试点法院开展了人员分类管理、法官职业保障等配套改革工作,有效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目前,各试点法院已基本完成审判组织调整、主审法官选任、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等工作。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