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受访者多数支持微博微信实名制 少数担心信息泄露

14.01.2015  13:15

  1月13日,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包括微博、贴吧等均实行实名制,对此将加大监督管理执法的力度。那么,你的微博、微信实名了吗?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多数人愿意微信实名认证

  1月13日下午,记者在海口街头随机采访了55名市民,在受访的人群中,有16人对微信进行了实名认证,但仅有7人对其微博进行了实名认证。而愿意对微信进行实名认证的有25人,愿对微博进行实名认证的有15人,仅有2人愿意在使用贴吧时进行实名认证。

  大多数受访者对实名制表示支持,李先生对微博实行实名制这事表达了他的观点:“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都是些亲戚朋友,大家都知根知底的,实名就实名呗,没什么大关系。”也有人认为,实行实名制对于净化网络环境有积极的意义,“毕竟那些网络暴民和网络黑社会就不敢那么嚣张了。

  而出于工作需要,也是市民们赞同实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宋先生说:“我和我同事的微博、微信大多都是实名的,这样大家找人、工作什么的都方便。”更有市民笑称:“我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实名不实名都无所谓,不过实名了也好,至少没那么多不堪入目的词汇、信息之类的。

  持“不愿接受实名制”态度的受访市民,其顾虑主要包括担心隐私泄露、表达意见有顾虑和没有神秘感。

  董女士说,“实名之后,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信息大家也都知道了啊,感觉没有一点隐私了。”更有市民表示“要是能解决盗号的问题,我就同意实名,不然我的信息安全根本就没有保障,要是被不法分子利用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损坏我的名誉,我是有嘴也说不清”。

  专家说法:利于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有业内人士指出,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很多人都有所担心,会不会导致隐私泄露,其实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有没有“后台实名”根本就不受影响,在经过手机注册、微信支付、银行卡绑定等操作后,微信其实早已经符合了后台实名制的要求。而对于那些有不轨图谋的人来说,实名制是一个约束。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系曾庆江老师认为,实行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减少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的发布;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网民的积极参与性,毕竟匿名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长远的效果来看,这将有助于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所以管是对的,关键是怎么管、管道什么程度的问题”。此外,他还提到光靠网络实名制来进行网络监管是不够的,“法律手段是必须的,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才是最根本的。

  1月13日上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这是国家网信办今年首次集中公布相关信息。此次共有50家网站、频道(栏目)以及微信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包括24家网站、9个网站频道(栏目)和17个微信公众号。

  另据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介绍,除了即时通信实名制之外,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包括微博、贴吧等均实行实名制,对此将加大监督管理执法的力度。

  来源:  人民网海南视窗    作者: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