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访谈:围绕“六个着力点”全面推动琼中一地两县三区建设

12.04.2017  22:27

书记访谈:围绕“六个着力点

全面推动琼中一地两县三区建设

来源:今日海南    作者:孙喆    时间:2017-03-27

 

琼中地处海南中部,是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自治地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四位一体”的国定贫困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琼中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保护生态环境,做强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传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建设生态县城”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全域旅游、特色农业、重点改革、生态保护、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总体呈现逆势上扬、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为琼中努力创建“一地两县三区”(“一地”即海南生态民俗旅游胜地,“两县”即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区”即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海南扶贫攻坚示范区、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着力点,全面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

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提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十二大产业之一,对琼中争创海南生态民俗旅游胜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琼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黎苗文化等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主线,以大景区、景点、度假酒店建设和乡村旅游为互动,实施旅游消费和投资促进计划,旅游收入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1:14.2:44.7,三产占比首次超一产,第三产业贡献率达69.4%。

一是旅游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琼中积极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建设指导意见、年度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旅游综合管理执法、安全监测、应急服务等机制,为营造良性竞争、诚信经营的旅游服务环境提供制度支持。突出抓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红岭环湖生态旅游区、黎母山文化旅游区等八大景区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为扩大全域旅游有效供给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是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为提升旅游供给端服务水平,琼中强力推进百花岭风景名胜区、中交投上安仕阶温泉旅游度假区、海航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海航迎庭院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不断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系统,建成镇、村旅游服务点12个,逐步完善导视标识系统、民宿、露营基地等六大核心工程,建成番道、便文等省级旅游示范点5个,推出了什寒、云湖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五片八区十线”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什寒村荣获“最美中国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称号,什寒旅游扶贫模式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经验向全省推广,被列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琼中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自驾游目的地”“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等称号。

三是“文农旅”实现高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黎苗文化特色,开发利用黎锦苗绣、黎苗婚庆文化等传统黎苗文化遗产,培育一批具有黎苗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元素。突出抓好“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绿橙旅游季、武林大会等旅游策划包装,有力带动物流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文、农、旅”融合发展,带动服务业增加值达16.22亿元,年均增长13.6%。

四是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大力实施休闲旅游、养生康体、乡村民宿、绿色低碳、教育文体等消费提升工程,深入挖掘黎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特色产业等旅游元素,开发一批以“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养生、休闲观光、医疗康养、森林探险等中高端旅游产品。琼中绿橙、琼中野生蜂蜜、琼中山鸡、琼中灵芝、铁皮石斛、什寒山珍、飞瀑咖啡、山茶油等原生态旅游产品获得广大游客热烈追捧。2016年前三季度,全县接待过夜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亿,同比增长115%。

以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为着力点,增强农产品的优质供给

为破解“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发展困境,近年来,琼中主打“绿色”品牌,以建设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扣效益、规模、品牌、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一批集技术创新、生产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示范村,农业产出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为解决“良田低效”问题,让“黄金之地”再生金,琼中不断探索创新,深入实施橡胶、槟榔大宗农产品单产效益提升和特色产业“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绿橙、桑蚕、养蜂、养鸡、稻鱼共生、南药、高山云雾茶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农业总产值的53%,甘蔗、马占相思等低效农林作物面积大幅调减,实现绿橙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桑园4326亩,养蜂3000箱,稻鱼共生养殖1030亩,2016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7.67亿元,同比增长3.4%;农业增加值实现11.53亿,同比增长4.0%。特别是种桑养蚕产业,获得了省委书记罗保铭的高度认可,称赞琼中桑蚕产业有基础、有技术,经济收益见效快,是一项助农脱贫致富的长远产业,要求琼中尽快建立服务全县、辐射全省的现代化、标准化、工厂化良种基地。

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琼中山鸡、琼中鹅等项目建成投产,琼中小黄牛、琼中缫丝厂等项目加快建设,农超、农餐、农企对接新业态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成功搭建爱心电商、“奔格内”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采用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建设新型生鲜农产品零售网点,实现了农产品“产加销”紧密衔接。

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琼中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集种苗孵化、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打造专业示范村90个,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0家,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带动农户1.2万余户;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打造了一批绿橙观光果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四是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省级标准化水果(绿橙)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成功打造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琼中红茶、琼中铁皮石斛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琼中绿橙、琼中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闻名全国,琼中山鸡等92件新增商标走俏市场,荣获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二等奖。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琼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统一提供良种良苗、质量监测、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完善农药监管与服务平台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农药数据化监管,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琼中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绿色工业集约发展为着力点,增添绿色供给新动能

为加快实施工业绿色发展战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琼中坚持以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为载体,以农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环保节能为前提,打造产业示范、科技高效、创新研发的现代绿色工业聚集带。

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服务和招商融资机制。出台园区投资优惠奖励政策,深入实施“飞地政策”和园区植入自贸区政策,推行“极简审批”,试行“规划代立项”、清单制、承诺制;运用IPO扶贫政策,筛选引进一批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品牌企业;推动园区投资发展公司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探索园区农民土地入股投资模式,形成园区农民、企业、社会资本、管委会与投资公司“五方共赢”发展新局面。

二是加快海南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采取“三园合一”方式,整合打造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成功将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纳入省级物流园(全省唯一农产品物流园);高水平策划物流园区布局,强力推进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物流设施体系,不断强化园区承载功能,积极打造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的海南中部物流中心。目前,入园企业16家,协议投资金额达4.7亿元。

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着力点,打牢生态产品供给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琼中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原则,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狠抓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营造了生态环境优越、产业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成功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主体功能试点建设区,荣获“2014年全国魅力十佳市县—生态建设县”“国家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是城乡打违重拳出击。全面启动三年打违攻坚行动,依法查处违章建筑76宗,拆除违建面积2.5万平方米;出台违章建筑分类处置办法,建立健全了打击违章建筑长效管控机制,城区市容市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控增量、减存量、建机制、保长效”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深化治理。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模式,14个乡镇(农场)和544个富美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9.5%,县城污水管网及截污实现全覆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高于国家II类标准。

三是环境卫生整治强力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得到省领导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比2011年高出69个百分点,什运乡荣获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国家级),琼中荣获全省环境整治工作范例奖。

四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超额完成省下达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8.3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优天数比例95%以上。

五是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创建农药废弃物回收示范点20个,查处违法排污案件10起,土壤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六是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累计投入“绿化宝岛”资金1.02亿元,植树造林5.49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国土、森林、水资源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制止违法用地84宗,查处涉林案件378宗,取缔非法采砂点24处。

以全面实施改革创新为着力点,改善优化供给发展环境

革旧鼎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琼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破解影响供需关系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提前完成“多规合一”阶段性成果编制。积极与省直部门开展技术对接,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城镇空间发展边界等管控红线,县域“多规合一”规划初步形成,成为全省第一批技术评审市县,多次作为先进案例与省内外考察团交流经验。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365项精简到224项,承诺件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节省12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一张网”审批系统建设目标,实现省县镇村“一张网”办事互联互通。

三是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出台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10余项制度,资金分配流程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管理日益规范,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效益性显著提高。荣获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第38名,全省财政国库业务改革验收第3名。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活力。率先在全省成立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9个PPP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尤其是富美乡村污水处理PPP模式,受到罗保铭书记充分肯定,认为琼中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脱贫攻坚、提高农民素质的高效规范的农村污水处理新路子。

五是农村金融改革取得创新突破。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推广“大边村”贷款模式,被罗保铭书记称赞最得人心,琼中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目前,已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604万元,惠及434户农民。

以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琼中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小、民生欠账多,成为制约共建和谐社会的“短板”,近年来,琼中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78亿元,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是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建成保障性住房5540套,棚户区改造696户,农村危房改造7400户,连续两年荣获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三等奖。

二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省级基础上提高20%,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全省最高;新增城镇就业888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次,荣获“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三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薄改工程全面实施,撤并偏远学校35所,新建民族思源等中小学校13所、镇村公办幼儿园15所,足球、武术和“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等教育品牌成功打造。率先在全省实施高中教育阶段“三免一补”和学生阳光餐饮工程,引进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27名,中考排名实现“四连跳”,从2011年第17位提升到第6位,升幅全省第一,琼中思源实验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实现全覆盖,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二级甲等医院,获得西促会7876万元医疗设备援助,成为全省首个“社会扶贫创新协作试点县”。率先在全省启用孕情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1年115.7下降到103.4,荣获“全国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称号。

五是科技文体连创佳绩。“全国武术之乡”成功创建,“乡村大舞台”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4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琼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称号;琼中女足连续两年夺得“哥德堡杯”世青赛冠军,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六是依法治县有序推进。“海岛型”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省排名从第8位提升到第2位;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市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先进县”等称号,长征万众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县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示范法院,县人大常委会被列为全省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

(作者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