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换花、吃公期 海口多彩民俗闹元宵

28.02.2018  11:43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老奶奶,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西瓜灯,兔子灯。金鱼灯儿尾巴摇……”一首有趣的童谣,传唱出了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热闹劲。

  元宵佳节将至,除了赏花灯、吃汤圆,海南人还有许多热闹的庆祝方式,让人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或沐浴传统民俗之风,或围在一桌共享特色美食,用丰富的形式共庆佳节。《旅游周刊》记者带您一同走进海南诸多的元宵习俗,为即将到来的节日提供游玩参考。

  海口换花好热闹

  要说元宵节海口哪里最热闹,当属琼山区。元宵佳节当天,“七仙女”“何仙姑”将纷纷走上街头,颇具民间特色的“装马匹”巡游拉开府城换花节的序幕,巡游队伍的移动搅热大街小巷,锣鼓阵阵舞狮登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

  府城换花节,是海口人的老传统。“现在的换花节是源自过去的换香习俗。府城还是琼州府驻地的时候,每到元宵那天,就会举办灯会,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出门赏灯。因为出门天黑,大家就手捧香烛,碰到了老友就互相道几句祝福话语,交换香烛以表祝愿。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换花节的来历,琼山区居民吴义清介绍说,后来随着电灯的发明,人们发现花不仅容易携带,还更能代表吉祥如意的好寓意,于是“换香”就演变成了“换花”。

  元宵节当天,随着夜幕的降临,府城各街道人潮涌动,流光溢彩的花灯彰显着节日的欢庆,街道上手持鲜花的人也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更有害羞的年轻男女还戴上了精致的面具,别有风情。现在,换花不仅可以和熟识的亲朋互换,也成了异性之间表达爱慕之意的方式。以花为媒,寻觅知音,可谓浪漫。

  换花节当天,除了跟着大部队在主街巡游之外,还可以到绣衣坊走一走。作为海口的一条老巷,漂亮的彩灯和花灯从巷头到巷尾接连不断,把绣衣坊装扮得分外温馨与明亮。巷子里的民居因建设年代较久,在彩灯照耀下越发有时代感。置身其中,真如穿越回了古时的热闹街市一般。在三角公园,还有猜灯谜、琼剧文化大餐等精彩节目,在元宵节这个日子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公期邀客享美食

  如果说换花节是一群人的狂欢,那么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舍村,元宵节是属于和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日子。

  元宵节当天是美社村的公期,在海口市区打工的王义坤每年都会邀请好友到家中做客。“公期是我们全村人的重要节日,来家里的人越多,越是好的兆头。”王义坤说,公期当天,村里要举行拜公仪式,以祈求一年顺心如意。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要招待宾客吃好喝好。从节前好几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为公期做准备,母亲也不例外。其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母亲自己磨的石山黑豆腐。 “人们都说我们石山的黑豆腐好吃,其实做法很简单,和普通豆腐的做法没什么区别,主要就是原材料好,把石山黑豆磨得细腻,豆香味浓。

  节日当天,亲朋好友手提礼物到王义坤的家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门庭若市。人们凑满一桌就开始享用食物,除了王义坤母亲精心准备的黑豆腐,白切黄皮鸡、炸排骨、海南粉,用石山羊打边炉,也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特色民俗闹佳节

  元宵佳节,海南不同的市县也有不同的民俗。

  在临高,元宵节有演人偶戏的习惯。“人偶戏是临高的瑰宝,临高人对它的喜爱超过了其他的任何剧种。”临高县木偶剧团团长王范说,在重大节日或传统节日到来时,人偶戏就成了临高人最期待的节目。不仅是戏团在公开场所进行表演,一些民间艺术团也会进村表演。

  在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临高,元宵节的活动除了演木偶戏,还有乡土味浓厚的鼓乐。正月十五的晚上,文澜江畔,一片欢腾,临高城乡群众,唱渔歌“哩哩美”,对山歌“咙么哩”,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欢欢喜喜。

  在琼海乐城,赛肥鸡也是每年元宵节的必备节目。节日当晚,古老的乐城老街张灯结彩,在青石砖铺就的老街两旁,各家门口都摆出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只泛着油光、让人垂涎欲滴的水煮鸡,由村里乡贤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夺魁肥鸡。肥鸡嘴里叼着鲜花,脖子挂着项链,象征美好生活。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自然会得到乡亲尊敬。

  元宵节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又叫“过大年”,实指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日,民间吃元宵或油煎元宵。过去,县城及乡村都要举行挂灯、耍灯等民间文艺活动。其中以耍灯为主,通宵演戏,称“天明戏”。同时表演彩船、地驴、水兽、社火、龙灯、狮子等民间舞蹈,小孩子提着各种灯笼上街玩耍,到处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现在挂灯、小孩提灯玩耍者减少,多由文化部门举办灯展、猜灯谜活动,城乡一些单位表演狮子、彩龙、采莲船、踩高跷等。

编辑:王晓东
今年海口府城换花节精彩不断 12项活动闹元宵
  本报海口2月27日讯(记者叶媛媛)记者今天上午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