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杀蚯蚓之风再现海南 法律空白让执法力度打折扣
如何从源头上刹住捕杀蚯蚓之风
法律空白束住手脚监管部门力不从心
从2014年至今,南国都市报曾就大量捕杀蚯蚓行为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引起海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海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对这种大肆捕杀、收购蚯蚓从而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一年多来,海南地方公安、农业、国土等部门开始强力打击大规模电捕蚯蚓行为,清理整顿蚯蚓经营加工窝点,没收捕抓工具和蚯蚓干货,对捕杀蚯蚓的群众则进行谈话教育。然而,这种捕杀之风似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在近期,琼海、文昌电击蚯蚓之风再起。
9月17日,记者采访文昌市多个部门,“法律空白”成了相关部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执法的“拦路虎”。面对捕杀、销售、加工、烘干到再销售多个环节,目前,文昌市只能对有固定的蚯蚓加工点予以查处,而对电击蚯蚓的源头似乎束手无策。
追问
捕杀蚯蚓,真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目前尚无定论,但大量捕杀必然危害环境
“抓蚯蚓的人太多,现在捕捉技术又厉害,蚯蚓不好抓了。”9月17日,记者再次赶往文昌市蓬莱镇,面对抓蚯蚓一事,当地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抓蚯蚓这一行业,在当地已有20多年历史,多年的滥捕,使当地土壤里的蚯蚓数量锐减,五六年前,随便一上午就能抓到100多斤,现在即便下雨天,最多也只能抓个四五十斤。抓了五六年蚯蚓的符先生介绍,由于蚯蚓越来越少,抓蚯蚓的都是开车到处跑,甚至会跑上几公里远,而这样滥捕蚯蚓只是让部分人富裕起来,对于大部分抓蚯蚓的村民而言,只是贴补家用。
由于滥捕蚯蚓,引发了当地不少村民的不满。“电蚯蚓的人跑到别人家的橡胶林、槟榔田里,看到了肯定报警。”符先生告诉记者,在橡胶林土壤电光了蚯蚓,引起土壤板结,橡胶林收成不好。所以种橡胶和槟榔等农作物的农民肯定不会让电蚯蚓者在自己的土地里电。
大量捕杀蚯蚓,是否真的像村民所说的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记者了解到,业界对蚯蚓与土壤到底什么关系并不明晰。谈及蚯蚓的好处、益处,从松土、分解废弃物到蚯蚓粪便增加土壤肥力,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可蚯蚓具体发挥的作用有多大?蚯蚓大规模被捕杀,对土壤本身意味着什么?农作物减产与蚯蚓数量减少是否有直接关系?这一切却没人说得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教授卓少明曾认为,捕杀一点点蚯蚓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是大量捕杀必然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滥捕蚯蚓行为本身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不知道到底滥捕结果如何。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文此前也表示,还不知道一块土地里蚯蚓数量的多少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蚯蚓减少对土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无奈
法律空白让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执法部门:无法可依,如何执法?
据了解,目前村民大量捕杀蚯蚓的行为,有关部门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制止,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循,地方政府也只能以劝说教育为主。
如何有效遏制捕杀蚯蚓的行为?9月17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文昌市林业、农业、国土、工商等多个部门。
文昌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量捕杀蚯蚓一事,经过媒体关注后,去年,文昌市政府就曾召集有关单位专门召开研讨会议,同时,也前往别的市县进行考察,吸取经验,但最终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目前主要由工商部门予以查处。
该负责人称,为了想办法从源头上治理,处理捕杀蚯蚓的村民,该局也曾专门进行讨论,结果翻遍法律条文,也没有找到适合处罚的办法,能做的就是劝导村民不要捕,但是村民受到利益驱使,这种劝导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管用。
文昌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按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动植物是有名录的,若有人捕杀名录上的动物,则可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但像蚯蚓这种并非濒危、珍稀动物,没被列入名录,就还没有相关法律保护。“说白了,如果发现有人在滥捕蚯蚓,我们也只能对村民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同时引导村民不要捕杀,以免破坏土壤环境。”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村民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抓捕蚯蚓,那么该局就能根据相关法规制止他们,但若是在保护区外就没有办法了。
文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明白,滥捕蚯蚓会带来危害。可是翻遍法律条文,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啊?如何执法?”
文昌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打击滥捕蚯蚓,只能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而对于一些不固定的蚯蚓收购点和捕杀蚯蚓的村民,监管成为了空白,“我们只能对有固定场所的加工点予以打击,发现一家取缔一家。”法律的缺失,让相关政府部门在打击滥捕蚯蚓上似乎显得有心无力,“执法,是要靠法律规定作为依据的,没有依据,如何执法?”面对记者询问,多个部门负责人道出了这样的话语。同时,这些负责人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关法律规定,这样,遏制捕杀蚯蚓之风,才能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