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部分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一户一卡刷卡倒垃圾

19.03.2021  16:30

  海口试点生活垃圾“一户一卡持卡投放

  刷卡分类投放效果:hiáng(海南话,意为棒)

  有的小区准确投放率从10%上升到现在的98%居民从“不愿分、不会分”转变为“愿分类、会分类”

  试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效果好,住户自觉把垃圾分类送到垃圾桶。记者汪承贤摄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海口市琼山、龙华、美兰3个区逐步开展生活垃圾“一户一卡、持卡投放”试点工作。居民在分类投放时,督导员通过刷卡记录投放是否正确,同时居民个人信息上传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累计积分给予相应奖励,吸引居民参与其中。

  持卡分类投放试点情况如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此外,记者从海口市园林环卫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试点工作近5000户居民参与其中,试点效果较好。不仅提升了宣传效果、强化了督导员管理、探索了执法方式、降低了管理难度和费用支出等等,最重要的是使居民参与率、分类正确率均得到明显提升。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

  龙华区

  居民参与率达100%

  投放正确率达98%

  “我现在都已经养成了习惯,在家将垃圾分好,在规定时间去刷卡投放。”3月15日下午7点,家住海口市龙华区滨海街道宝岛花园的李先生,走到位于小区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屋,按照提示投放从家里带出的两袋垃圾。

  宝岛花园垃圾集中投放时间为每日7时—9时、19时—21时,并安排辅导员指导小区居民进行分类投放。“这个智能垃圾垃圾屋操作很简单,我们老年人一样可以熟练使用。”住户王大爷说,去年刚开始不太会使用,在垃圾分类辅导员的帮助下,现在操作已经很熟练了。

  据了解,智能垃圾分类房是龙华区引进的社会企业独立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投放设备,首台设备在该区宝岛花园小区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运营企业还为每一户配备了一张智能卡,居民通过刷卡可将垃圾分别投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窗口,系统会自动识别分类情况。

  “垃圾屋的每个垃圾投放口有感应器,投放垃圾可以刷卡识别,也可以通过二维码登录操作。”宝岛花园垃圾分类督导员许女士介绍,居民通过垃圾投放卡,可接入智能垃圾屋后台系统,系统将对居民每一次投放的数据进行存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后台垃圾数据显示,科学有效地进行垃圾清运工作。

  “今天出来忘带卡了,手机二维码也能刷的。”3月14日下午,宝岛花园的张先生一边用手机二维码对准识别器,一边向记者解释道。一旁的督导员许女士在垃圾房里忙碌着,不仅要帮垃圾拿得多的业主刷卡,还要查看其垃圾是否分类正确。

  滨海街道城建卫生办主任卢章云介绍,根据后台数据显示,自实行“一户一卡、持卡投放”的垃圾分类政策以来,小区居民在定时督导期间持卡投放,参与率达到100%,分类正确率达到98%以上。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实习生贾睿琳)

  美兰区

  小区试点一个月

  参与率准确率均超9成

  据了解,目前海口美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居民“持卡”分类投放垃圾的试点工作。“我们选择了海口市园林环卫宿舍和美兰新苑两个小区作为试点,实行一户一卡来分类投放垃圾。”海口美兰区环卫局副局长朴顺姬说,住户可以刷卡投放垃圾,系统会自动称重并且上传数据记录,此举可以精准掌握每一户居民的分类投放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宣传和督导。

  目前美兰区正在改造这两个点位的垃圾分类屋并印制二维码卡片,接下来会逐户进行发放,预计4月1日智能分类模式可以正式启用。

  此外,该区和平南街道海润花园、制革厂小区自开展“一户一卡、持卡投放”垃圾分类以来,对原有投放点点位进行了撤桶并点,固定了一个垃圾投放点,并配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在规定投放时间内经督导员检查合格后进行卡上积分,到了月底对记录的情况进行统计,最后根据积分进行奖励兑换。

  经过一个月“一户一卡、持卡投放”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海润花园、制革厂小区525户业主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参与率达到90%,投放准确率达到90%。

  除了主城区外,美兰区还积极探索乡镇垃圾分类工作,演丰镇每户房门前都粘贴属于自己的“绿色账号”二维码,居民正确垃圾分类后,督导员扫码上传积分,居民通过累积积分可换取相应的礼品,如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已张贴垃圾分类个人信息二维码3959张。

  同时,建立可回收物定时定点回收积分兑换体系,与废品回收公司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每周一至周日早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固定时间对每个自然村定时定点进行可回收物的积分兑换,根据废品回收市场价格,村民可使用累积积分现场兑换生活用品。(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康景)

  市民把垃圾分类好放置在垃圾桶里,然后刷卡登记。记者汪承贤摄

  琼山区

  居民从“不愿分、不会分”

  转变为“愿分类、会分类”

  目前,海口市琼山区在4个小区正在开展生活垃圾试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让垃圾收运更智慧。居民刷卡进行投放,智能卡绑定个人信息让垃圾投放“智能化”,系统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奖励。

  3月15日,记者走访海口市琼山区试点小区,体验垃圾分类持卡投放。有了刷卡机“神器”在手,不仅督导员工作变得轻松,也方便记录业主的投放记录。

  琼山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3个多月的运行,居民从“不愿分、不会分”,到“愿分类、会分类”,让垃圾回到自己的“家”,试点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首丹雅苑320户居民持卡投放

  参与率达到98%、正确率达到99%

  首丹雅苑小区是琼山区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持卡投放的4个小区之一,2020年12月正式启动。小区交房已有390户居民,320户已办卡。

  下午7点是投放垃圾的集中时间。一些业主陆续来到垃圾房投放厨余垃圾,主动用备在旁边的铁钳将塑料袋夹出来放到其他垃圾桶里,投放完后,再掏出卡给督导员刷卡。

  “一开始家中老人觉得麻烦不太愿意分类,但因为有‘积分换物品’的奖励,只要准确分类,督导员就给业主刷卡并积分,帮助大家做好分类投放。”首丹雅苑小区居民王兴说。

  督导员李如云介绍,刚开始试点分类投放时居民参与难,第一难在大家不会分类,第二难在有些居民不配合,把垃圾一扔就走。虽然督导过程存在困难,甚至还会碰上个别居民不配合,对李如云来说极具挑战,但她仍然坚持手把手教,对不配合的多加劝导。

  “看着从前老鼠横行、污水横流的垃圾房,在实行垃圾分类后变得干净整洁,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李如云说。

  据了解,自实行“一户一卡、持卡投放”的垃圾分类试点以来,首丹雅苑小区共有320户居民在定时督导期间持卡投放,参与率达到98%,分类正确率达到99%。

  如今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已经养成了习惯。目前,首丹雅苑小区现常住的329户业主准确投放率已经从原来的1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98%。

  椰海家园常住200户居民

  分类投放准确率已从70%上升到90%

  海口琼山区椰海家园是该区试点持卡投放生活垃圾最早的小区。

  走访时,在小区垃圾房旁边,业主赵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户可以拿到两张卡,平时定时定点来投放垃圾,只要准确分类,督导员就给业主刷卡并积分。

  记者发现,业主们拿到的卡是类似于智能门禁卡的绿色小圆片,小区业主来投放垃圾时,督导员会检查并指导正确分类。

  “厨余垃圾要‘破袋’,塑料袋扔到其它垃圾桶。你投放得很正确,请把卡片给我刷一下。”在椰海家园小区垃圾房旁,垃圾分类督导员梁春花正引导小区业主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当她确认业主全部投放正确后,业主便会拿出一个小圆片在她的刷卡机上刷卡留痕。

  “刷卡机能记录我们的投放垃圾分类数据,投放错了就有人教,垃圾分类关乎大家的利益,我们都积极配合。”居民蔡云说。

  督导员梁春花表示,刷卡机虽小,但用处大得很,帮督导员省去了不少登记的时间。

  记者注意到,督导员手上的刷卡机上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卡在刷卡机上一刷就能识别出业主信息。当业主投放正确时,梁春花就按下“正确”按钮,反之就按“错误”。有了“神器”在手,她工作轻松多了。

  据了解,椰海家园小区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居民非常支持,现在大家的分类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小区现常住的200户业主,准确投放率已经从原来的7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约90%。

  部分居民仍未持卡分类

  缺少督导员阻碍试点小区进展

  记者走访发现,琼山区4个试点小区持卡投放的效果不尽相同。记者从琼山区环卫局了解到,椰海新城小区刚刚启动试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工作,目前还在做前期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3月15日晚上7点多,椰海新城小区垃圾房跟前,居民陆陆续续进行垃圾分类。记者发现一些居民不会分类,而部分居民表示小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但却并不知道小区已经实行持卡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马上学会正确分类还比较难。”椰海新城小区业主王阿姨说。

  凤翔东路江畔人家小区也开展了试点了解情况,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王君表示,小区共2000多户人,已有900多户人领到卡。去年底,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的效果比较好,但由于目前缺少督导员,导致持卡分类无法继续开展,目前属于暂停阶段。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孙春丽)

  园林环卫局:

  今年重点推进“不分类不收运”

  海口市园林环卫局固废科科长刘晓华表示,目前琼山、龙华、美兰3个区的7个小区正在开展“一户一卡、持卡投放”试点工作,将近5000户居民参与其中,试点效果较好。提升了宣传效果、强化了督导员管理、探索了执法方式、降低了管理难度和费用支出等等。

  采用“一户一卡、持卡投放”的模式,是目前国内成本比较低的方式,如300户的小区一个垃圾点,设备总投入约为5000元左右,包括督导员手持终端机一台,每户居民两张射频卡。

  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也存在缺乏强制性导致部分居民不领卡,领卡后不携带等问题,需要在试点更加成熟可靠的条件下,才会考虑逐步推广。

  据统计,海口基本上实现了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新配置22辆可回收物运输车,5辆有害垃圾运输车,85辆厨余垃圾运输车,348辆其他垃圾运输车,74个垃圾转运站;能够满足目前分类运输的需求,设计处理能力18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已点火试运行,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4200吨/日,实现全量焚烧。

  目前海口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可回收物约1100吨/日,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493吨/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1.84%,较2019年提升18.84%。

  今年,该局将从建立统筹联动机制、党建引领、继续建设集中投放点定时定点投放、建立督导员上岗机制、建立不分类不收运和强制约束机制等7个方面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其中,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责任单位、物业小区进行告知,对不分类或分类质量不达标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经整改达标后才能收运,分类后的垃圾不能混合收运,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要对分类收运情况进行监督,发现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混装混运的要进行举报。

  对督导员进行培训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督导员薪资挂钩,发挥督导员在垃圾收集点分类投放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执法部门对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单位要进行执法检查,发现不按要求进行分类的要下达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改正的按《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同时做好“小手牵大手工程”,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家庭作业,让学生监督家长开展垃圾分类,加强家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