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逼疯”地方官员 为完成指标谎报虚报数据

22.10.2014  12:17

  招商引资“逼疯”地方官员

  为完成考核指标,只能谎报、虚报外资数据

  “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压力太大,感觉有点刹不住车,整个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副市长说。在抽空“接见”《经济参考报》记者时,他正为招商引资的事忙得焦头烂额。

  “有时候为了守住底线,免不了跟老外拍桌子。”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甫东说,可是总拍桌子,招商指标上不去,考核掉链子怎么办?有时候感觉,跟外资之间就是一种对赌双赢的关系。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经济转型要求凸显,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既要善于取舍、敢于拒绝,又要保住不断增长的考核指标,往往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不少基层招商干部吐槽“压力山大”。

  考核指标年年上涨外资数据只得掺假

  “市里每年都要求20%的合同外资增长目标,完不成任务开会总被点名,被骂得‘满头都是包’。”东部省份一个地市的商务局干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吐槽”:招商引资不像企业生产那样,具有一定连续性,每年1月1日,所有外资数据清零,全部从头再来“前些年已经把基数做高了,如今还要求每年正增长,感觉压力山大!

  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放缓,加上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致力于制造业回流,使我国吸引外资工作压力倍增。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从内部环境来看,生产成本上升、内外资税收政策并轨、环保要求提高、外企注册审批手续繁琐、部分优惠政策难以惠及外企等多重因素叠加,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

  一方面是招商引资难度提高,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各地对“招商选资”的要求更加突出,继续抬高了外资项目落地的门槛。

  顶着这种压力,去年南京拒绝了一个世界500强汽车制造项目。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外资处副处长胡滨介绍,这家汽车企业原本计划落地南京江宁,甚至承诺可将企业总部搬到南京。“这么诱人的条件,要是以前一定就同意了。可现在江宁也算是主城区,从环保等角度看,不能再承载这么大的汽车制造企业。

  随着部分政策的调整,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也给基层招商干部增添了压力。东部某省商务厅的一名处级干部说,今年各地开始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外商何时到资、分几期到资,我们心里完全没底。

  这名干部告诉记者,省里要求今年实际到资增长目标是5%,厅里面给的合同外资增长指标就变成了35%,说只有合同到资增幅足够大,才能挤掉水分,对实际到资形成支撑力;“这简直要把我们压死了。

  在以“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盲目提出过高外资指标和要求。基层招商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谎报、虚报外资数据。

  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除了重复统计、扩大统计口径等手段以外,还存在虚报的行为,即招商引资部门与企业表面达成协议,实现了“合同利用外资”,而“实际到位外资”并未发生。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