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系列报道---海防林:千里海疆的绿色长城

09.12.2014  02:47
摘 要:

              本网站讯:沿海防护林,简称“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沿海防护林在防风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海南岛千里海疆的绿色长城。


图为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港沿海防护林。 庄白羽摄影


              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港,走在一条约100米长、两米宽的石板堤坝上,记者一行被强劲的海风吹得左右摇晃。四面空旷,毫无遮拦,在这里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两岸茂密的海防林,坚定地守护着海岸线。与之相对的是岸上离防护林不过三五米之处,强劲的海风就减弱为轻风拂面了。
              滨海区域和热带雨林一样,是海南极具价值的稀缺资源。海防林不是一条简单的绿化带,而是一个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系统。“海防林是‘第一道绿色天然屏障’,可将海风一级一级降小。”海南省林业厅林业工程师陈松田告诉记者, 海南旅游景区、度假地产、港口经济等产业带逶迤在沿海区域,400多万人口和70%以上省内生产总值都集中在这些地方,必须有这些“绿色屏障”守护支撑海南经济的根基。


琼海市气象局局长杜建华接受记者采访。 庄白羽摄影


              据琼海市气象局局长杜建华介绍,多年来,气象部门在沿海地区滩涂保护、林业种植、珊瑚保护方面,积极提供气候、气象数据支持,指导何处何时适合种植防护林;对近海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气温、水温等气象条实施监测、提供数据支持,以保护近海的生态环境;在近海养殖规划阶段,提供气象数据,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远洋捕捞和远海养殖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海南岛四面环海,是受台风袭击比较频繁的省份。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沿海防护林是保护沿海地区民众美丽家园的“绿色长城”,在海南全长1528公里的海岸线中,1280公里为宜林海岸线。曾经,在全岛沿海地区,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导致地表祼露,土壤沙化,风大干旱,不少地方形成连片流动、半流动沙荒地。为了免受土地沙化的困扰,从1956年开始,农民自发在沿海地区营造海防林,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政府出资全岛海防林基本合拢,形成了一条巍峨壮观的“绿色长城”。然而,随着2000年之后房地产开发的浪潮发展,以及当地农民为了发展经济在海防林带挖鱼塘、虾塘,海防林又出现了断带。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近年来,海南省各级政府部门严守生态防线,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海防林体系,以预防、减轻自然灾难的危害。陈松田介绍,林业部门对此采取了三方面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阻止不法分子破坏;二是加快补种的速度,在三年内又把全岛海防林合拢了;三是把重点公益林的补助从每亩5元钱提高到20元,并且在当地选拔农民当护林员,以经济补偿的方式,鼓励农民保护林地。
              海南是国际旅游岛,高级海景酒店的建设势必会与海防林保护发生矛盾。海防林种植以防风、固沙、防海啸的功能性至上为目的,以木麻黄为主的树种并不是那么美观,会影响游客入住酒店看海景。陈松田说:“本着生态至上的原则,林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规范,比如开发者如果想要更替景观树种,只能择伐海防林中的枯死株、病弱株。”
建设合拢的海防林基干林只是构建完善绿色屏障的第一步。据了解,未来,海南省海防林的建设还将从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扩展;从结构相对单一防护林体系,向以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配合的多层次结构防护林体系扩展;从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扩展。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