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启示录(下):扩大储水保长久 农业节水重转型

10.07.2015  01:09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6月,有一个词成为了我们无数海南人所关注的话题,那就是高温干旱,6月9日12点45分,昌江县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17点,三亚市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09年《海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制定实施以来,海南首次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其实就在这次干旱橙色预警发布之前,从2015年1月开始,截至6月7日,海南省有10个市县的累计高温日数已经超过了20天,最多的昌江已有53天;有13个市县的高温日数位列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前5位,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从6月到7月,我们也对这场持续的旱情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如今,随着海南台风季节的到来,随时可能出现的台风很可能彻底缓解这场因为高温干旱所引发的灾害,但是,即便是旱情得到了缓解,这场老天带给海南的“”验也必将留给我们太多无法忘却的记忆,今天,我们也将推出系列报道“海南抗旱启示录”,一起来发现这场50年不遇的旱情所留给我们的思考。 

这是2015年6月?号,琼中县上安乡什坡村村民王炳运查看自家桑树地里的情景,原本,地里的这些桑树已经快到了收获的时节,但是,王炳运的桑树却依然停留在生长初期,甚至有一部分还彻底枯萎了。

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时间里,王炳运所在的琼中县上安乡没有下过一滴雨,严重缺水干旱的土地,让这些桑树苗陷入了绝境,也让王炳运一家人的收入面临了不可避免的亏损。

为了减少损失,挽救剩下还未干枯的桑树,王炳运和家人每天都要用抽水机,从附近的河沟里抽水灌溉。

附近的这个小河沟成了老王唯一的希望,但是河沟的水位也已经非常低,看着接近断流的河沟,王炳运的眉头就没舒展开过。他不知道,其实,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昌江县昌化镇,还有很多人和他一样,急切地期盼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看着一百多亩地里枯死的香蕉树,种植户符大哥虽然心里着急,但是却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同样是因为两个多月没有下雨,这片香蕉地一公里外的先南水库已经干涸,原本在这个季节需要大量灌溉的香蕉树也彻底断了水。

地里枯萎的桑树和香蕉,让种植户王炳运和符大哥对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也正是在这样的渴望中,6月9号,昌江县和三亚市陆续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09年《海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制定实施以来,海南首次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而这样的预警信号也提醒着我们,海南,正遭遇着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气象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2015年3月,美国国家大气监测组织称,今年很有可能是厄尔尼诺年。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全球热量和雨水的分配不均。根据海南省气象局的统计,今年,我省平均累计降水量为256.3毫米,较多年同期平均值减少35.3%,其中西南部市县更是平均减少40%到80%,6月9号,根据海南省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全省除了昌江和三亚为特重气象干旱外,乐东、五指山、琼海、东方、保亭和陵水6个市县为中度气象干旱,白沙、琼中和临高也出现了轻度气象干旱。

五十年不遇的气象干旱,所呈现出来的表现绝不仅仅只是水库干旱这么简单,作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源头,水库的干涸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根据统计,截止6月10日,全省44条河道出现断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6.76万亩,全省农村临时人畜饮水困难分别达13.26万人、1.55万头。6月16日,海南省气象局启动全省气象部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一场严峻的旱情也开始在全省范围逐渐铺开。

在当时的特重度干旱区三亚市,曾经一片姹紫嫣红的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园区,如今已经是一片萧条,龟裂的土地,急切地渴盼着雨水的滋润,而相比起这类旅游景区的落败,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的这片500亩瓜菜基地显然让人更加揪心,这里是三亚市居民菜篮子的重要供应保障基地,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收获完哈密瓜,将瓜地翻种为菜地的关键时期,可是,如今这一百多亩哈密瓜收完了,土地却怎么也翻不动了。

因为干旱,原本每周一三五放水灌溉的水库库容也不够了。没有了水库水,蔬菜基地就靠着一口地下水井进行灌溉,为了不全军覆没,他们用有限的水井水集中灌溉十亩菜地。同时救灾同步进行,天涯区政府和瓜菜基地一起,开始钻打新的抗旱井,与旱情抢时间,作斗争。但随着高温少雨天气的持续,又有更多市县出现旱情。截止6月19日,全省共12个市县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52万亩。不少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从今年4月份开始,海南多个市县出现了高温少雨的状况,也直接导致了多地开始出现严重旱情,6月16日,海南省气象局启动全省气象部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截至6月19日,全省共12个市县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52万亩。不少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此次五十年不遇的干旱,全省也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旱自救行动。

这是琼海市气象局成功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的现场视频。为了缓解琼海的旱情,气象部门从6月1号,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云层准备进行人工增雨工作,终于在6月5号下午,成功实施了今年在琼海的首次人工增雨。

同样的人工增雨工作,也在其他多个受旱市县不断的尝试着。但是人工降雨毕竟是“看天吃饭”,首先,天空要有云,而且还是得是积雨云,云层要有一定高度、厚度和范围,诸多限制下,人工降雨在缓解旱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样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三亚曾在30个小时内发射了32枚人工增雨炮弹,但最终只降下了三场小雨,旱情笼罩之中,三亚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仍持续短缺,因此,省三防办同时启动大中型水库用水调度计划。

这个跨市县水资源的调度基本上解决了三亚市居民饮用水的问题,而同时在进行的,还有从东方大广坝引水到昌江多个水库,缓解灌溉问题。

除了“上天求雨”和“跨空间调水”,“钻地取水”的方法被更加普遍采用,省三防办计划投资三千余万元,在三亚跟陵水打128口应急的抗旱深井。

除了这些长期抗旱工程,一些应急措施也见缝插针的进行着,在白沙县金波乡,由于干旱少雨,加上缺少人工降雨作业的气象条件,这里的住户们也面临着正常生活用水缺乏的境地,甚至连一些小动物都冒着危险到居民家中找水喝。

面对这样特殊的区域,白沙县调用当地的消防水罐车,每天一趟,为村民们送来了急需的生活用水。

从六月初开始,经过十几天的努力,全民抗旱很快掀起高潮。渐渐地,时间来到了六月下旬,根据以往的经验,海南的台风季节就快来了,所有人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期盼着台风的到来。而期盼也终于成为了现实,6月22号,台风“鲸鱼”在万宁登陆之后,陆续经过我省琼海、琼中、昌江、东方等市县,为部分干旱市县带来了期盼已久的降雨。在昌江县昌化镇,符大哥的香蕉地也终于避免了彻底绝收的命运。

在枯死的芭蕉树边我们看到,几株绿油油的小苗正在生长,对蕉农们来说,这些新生的小苗就是未来的希望。而同样的新芽也出现在了琼中县上安乡王炳运的桑树园里,曾因桑树干枯而眉头紧锁的王炳运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根据统计,受台风“鲸鱼”的影响,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这一场及时雨让全省水库总增容4393万立方米,断流的河流、瀑布“复活”,人畜饮水得到保障,干裂的土地变得湿润,6月26日,省三防办解除全省气象部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全省原本12个出现气象干旱的市县也减少为6个。

趁着这场喜雨,各地农户也开始趁机抢种、拔苗。在大家看来,这次降雨解了近渴,但要想保障后续作物生长,需要更为充足的水源。

好景不长,大家的担心也同样成为了现实。台风“鲸鱼”带来的短暂影响结束后,受西南热低压影响,从6月底开始,海南再次出现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覆盖15个市县,局部最高气温接近40度,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刚刚因台风“鲸鱼”稍有缓解的干旱又有了再一次卷土重来并逐日加重的趋势。在这样的天气影响下,海口和琼海由轻度干旱发展为中度干旱,加上昌江的保亭,中度气象干旱的市县增加到四个,文昌则由无旱情发展为轻度干旱。还来不及松口气,新一场的抗旱工作又再次拉开了序幕。

在过去的半年中,从旱情逐步加剧到全民抗旱,接着台风“鲸鱼”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再到旱情卷土重来,我们的心情就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那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澄迈县金江镇金园路,虽然高温天气给这里带来的旱情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住在这里的300多户居民却也同样面临着缺水的境地,为了用水,有人甚至花费上万元的巨资打了一口数十米深的深井,最近,由于遭遇干旱,地下水井的水位降低,水量也有些不够用了,当地的住户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无法顺利用上自来水。

根据澄迈自来水公司方面的数据,目前澄迈县每日缺水达到7000吨,所以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供应不足。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初建自来水厂时,设计的生产规模小于目前城市的规模,导致供水量无法满足供应。虽然说,澄迈县金江镇这300多户居民的用水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此次的干旱直接导致,但是,对于其他更多身处干旱区域的群众来说,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咱们海南四面环海,水资源丰富,再加上台风多,降雨多,为什么会出现缺水的状况呢?

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副教授何春生说,从数据上看,海南的水资源还真不少,海南的降水量、地下水总量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但是总量丰富,利用率却并不高,首先是因为海南地势中高四周低,雨水、河流水往海中流,另外很关键的是,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导致85%地表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

何春生表示,海南的降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为少雨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10%到30%,加上水库、自来水厂、地下水网等基础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在多雨季时储水不足,到冬春季节自然容易出现干旱。特别是当海南遭遇今年这样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时,干旱的情况也就显得愈发明显,在何春生看来,只有越来越多的基础水利设施进行完善、扩建,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保障人畜饮水。另外,根据统计,在海南,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加起来占总用水量的30%,其余70%全部是农业用水!而在农业用水中,水稻的用水量又占了70%。截止6月19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约52万亩,其中水稻受旱面积14万亩,成灾面积1.11万亩,所以当大旱来临,水稻也成了受灾最为严重的农作物。但是,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在全省水稻普遍受旱严重的情况下,海口云龙镇的水稻种植户,却并没有受损,这里难道有着什么新的窍门吗?

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符斋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海口目前属于中度干旱,云龙镇水稻田周围水沟水位也明显下降,但是即使降水量少,云龙镇上的晚稻播种工作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农户们说,传统种植水稻的方法,地里要有5公分的水层才能插秧,所以插秧时就需要大量灌水,而秧苗生长期间,还需要补两三次水,用水量极大。两三年前,他们开始采用这种新型水稻种植方法,变插秧为播种,首先将前一轮播种留下的水分排到灌溉沟,整地后将泡发芽的种子撒在地里,等种子发芽长到几公分长时,再灌水,直到收割只需灌这一次水。而且这次灌的水,还是之前排掉的水重复利用。

据了解,在云龙镇的水稻种植户在灌溉沟底部铺了防水膜,同时隔十几米建了一个闸门,防止排掉的水和降雨白白流失。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种植模式,当地水稻种植在大旱面前毫发无损,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这种方式还只在海口周边和文昌使用,使用率仅4%,农业部门正向全省大力推行这种节水种植模式。

海南省农业厅种植处处长周世强表示,面对需要长期抗旱的现状,改变传统种植形态,推广节水农业,是为了保障我省“米篮子”和“菜篮子”的稳定,除了水稻,在瓜菜方面,省农业厅也将对喷滴灌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同时,7到9月是海南台风活动的高发季节,台风带来的降雨是“储水”的良机。接下来各地政府应该要做好田间蓄水工作,比如增加田头井,重复利用排水沟的水。

记者也从省三防办了解到,接下来全省将逐步新增100多口抗旱井,主要集中在我省西南部市县。而从理论上来说,接下来台风季马上到来,各地降水都会增多,气象干旱应该不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前半年降水太少,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好节水、用水、蓄水、管水等各项防旱减灾工作,抗旱,仍任重而道远。

天灾面前,事在人为。节约水资源是个永恒的话题,除了政府、企业扩大储水量,推行节水农业,你我能做的就是:节约生活中每一滴水资源,关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水,比如洗菜洗脸的水用来浇花。不要总以为,干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抗旱,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一天节约下来的点点滴滴。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张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