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精神食粮献给海南人民

21.10.2014  09:37
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记忆》在省歌舞剧院举行。本报记者 王凯 摄" rev=0 rel=1 of 4 sizcache="32" sizset="565" href="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4-10-21/003/606904_hnrbtp1_1413813086083_s.jpg" jQuery1413850942000="8">
2014年9月30日晚,海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记忆》在省歌舞剧院举行。本报记者 王凯 摄
省歌舞团为群众献演原创舞蹈诗《黎族故事》。 本报记者 陈德雄摄
摄影家采风海口市新潭村。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新编历史琼剧《海瑞》海口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 陈德雄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陈蔚林

  10月15日中央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有如吹响文艺奋发的新号角,集结了广大艺术工作者投身创作的集体心声。文化,对海南意味着什么?是渗透,是潜移默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软实力,是自信底蕴的生动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将文化强省提升到了全新高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培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琼岛文艺的进步,正传达着新时期海南奋发进取的 力量 ,表达着一方热土最生动、最有活力的呼吸。

  明晰方向

  依靠精品提升竞争力

  “从岁月中走来的老兵迈上舞台,举起颤抖的右手,一个凝重的军礼,在空中似乎停留了一个世纪……”9月30日,悠扬旋律在省歌剧院响起,《红色记忆》的音乐舞蹈史诗,恢宏而感人,令观者眼中有泪。

  “这几年海南文艺演出总是愈发打动人心。”观演的海口市民柳女士有感。

  党的十八大后,文化建设站上新起点。如何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省委高度关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挖本土文化内涵”、“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晰。

  今时歌舞剧院的满场满座,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例证。或许有人不敢相信,曾一度“青黄不接”的省歌舞团,竟能在短短3年时间里打赢翻身仗。

  “在省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将目光盯准精品。”副团长黄丽娜说。

  转企改制3年,省歌舞团捷报不断:2012年独立创排的原创舞蹈诗《黎族故事》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上一举夺得11项大奖,创下了建省以来单个剧目在国家级展演活动中得奖数量的纪录;2013年,经多次精心改编的《黎族故事》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

  艺术和市场的双重回应,是检验创作成功的信号。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海南积极采取党委主导、政府采购、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具有浓厚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

  ——舞剧《执着》获得了多项全国大奖,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并实现全国巡演;

  ——策划摄制人文旅游纪录片《遇见海南人》,在凤凰卫视欧洲台播出,为欧洲人献上一道海南文化大餐。

  ——电视纪录片《海之南》在中央电视台成功播出,反响热烈,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

  创新机制

  文艺创作做足“海南味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资源是文化篇章中不可缺失的笔墨。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总书记的话语令人鼓舞。”身为文艺工作者,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文联主席张萍感到肩上担子更重。

  伴随“南海文艺奖”的设立评选,我省一系列新文化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汇聚到琼岛文化创新的旗帜下。

  “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在她眼中,文化机制的创新,将团结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发展海南文艺事业贡献智慧。

  “南海文艺奖”的评奖范围,几乎涵盖所有文艺门类,是我省完善重大文化活动、重大文艺创作和精品演出扶持机制的又一次探索。此外,为培育本土文化题材,近年来,我省实施《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片)精品资助和奖励办法》,研究制定《海南省关于高雅艺术商业演出票价补贴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加强对本土文化资源的统筹和对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扶助。

  一股强大的助推力,使海南在近年的国家级文艺评奖中屡受瞩目:

  2013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赛事,海南选手赵媛、刘鹏首次进入半决赛,实现了突破;同年,我省书法家周鉴明200幅书法作品在京展出,引发全国媒体关注;琼剧《海瑞》荣膺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音乐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三个单项奖;音乐剧《鲜红的三角梅》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舞蹈《花帽子》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编导铜奖。

  看过《海瑞》的观众,无不深刻记得黎苗歌舞的特有元素融入舞台的美妙情景,而在其背后,是大批创作人员为做足“海南味”长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的一次次难忘经历。

  我国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在《海瑞》获奖后感言,《海瑞》在挖掘海南本土文化、本地故事上,可称之为又一个样本。

  完善体系

  文艺成果走向基层百姓

  “时隔40年,能为三沙再谱新曲,我倍感幸福。”我国著名作曲家吕远在三沙参加基层文化活动时,曾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

  近年来市县地方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文艺活动的火热开展,从一个侧面反映的是海南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的成功搭建。

  ——文化站在全省204个乡镇全部建成,澄迈、保亭先后被列为第一、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示范区,陵水的“广场文化活动”和三亚的“城市休闲娱乐文化广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乡村大舞台”先后被列为第一、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实施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争取中央资金3000万元、省财政配套3000万元,解决我省6000多艘远海作业大中型渔船广播电视接收问题;

  ——“中国梦·海南美”文艺志愿服务送欢乐下乡,在全省12个市县开展, 努力 打造我省文艺志愿巡演服务品牌活动。在白沙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巡演,受到了黎苗同胞的欢迎;

  ——“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14贺新春‘送欢乐·下基层’曲艺专场文艺晚会”、省书协“迎新春送春联”系列活动、“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第二阶段活动在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启动。在为期近一年时间,海南省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号召动员一批业务精、专业强、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的各艺术门类年轻教师,以文艺支教的形式走进琼中进行系统有序的驻点教育。

  唱响奋进之歌,凝聚追梦力量。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期待,海南文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必将乘风破浪……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