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结硕果:“十二五”期间近30万人摘掉“穷帽子” 海南经验曾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

17.10.2015  23:06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今天是第二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3个“消除贫困日”。昨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向全世界阐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而在海南,由于基层差底子薄,扶贫任务艰巨,省委书记罗保铭曾多次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硬任务”、“硬指标”,作为每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海南充分调动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近30万贫困村民摘掉了“穷帽子”。今年6月,海南精准扶贫的模式与经验,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 

东方市天安乡陈龙村村民刘曦明,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全家仅靠不到两亩的水稻勉强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3000元。今年年初,市里“一对一”帮扶干部的到来,改变了他家的生活。

同期声:东方市天安乡陈龙村村民  刘曦明

(现在有人帮我们种苗,还有技术,搞那个水沟,田边修好。)

结对子的干部来到之后,不仅帮扶种苗和技术,还给刘曦明出主意找项目,发展畜牧业,引导他从“帮我致富”向“主动致富”转变。

同期声:帮扶干部  东方市扶贫办主任罗少华 

[在思想上一定要叫他勤劳致富,然后我们通过联手单位,给他一定的物质资金帮扶。上半年(他)种了一亩豇豆收益两三千。]

尝到甜头的刘曦明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不但承包了本村的土地种植茄子和山油茶,还主动与邻村的村民合作种植朝天椒。再过一个月,他种植的茄子就要挂果了,按现在的市价,预计每亩收入最少三千元。

为了更快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年初,东方市按照“整村推进、干部联户”的工作思路,组织全县132个单位的1690名领导干部,与119个村委会的贫困户结成对子,采用“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2011年以来,海南以“大扶贫”格局积极推进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突出问题的扶贫工作新机制,在全省贫困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实用技术培训、联手扶贫、异地扶贫等“造血”型开发式扶贫手段,  重点扶持西部干旱地区,火山岩地区,和中部山区等三个片区的扶贫工作。

同期声: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  吴井光   

(“十二五”期间,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已经建立了以橡胶槟榔水果为主的一些长期的产业。)

经过扶贫攻坚,海南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5.3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6.5万人,年均减少7.2万人,26.84亿元各类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