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动态第3期(总第177期)

22.05.2014  16:29

 

 

扶贫工作动态

 

 

第3期(总第177期)

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2014年3月3日

 

编者按: 近些年,陵水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于2011年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今年,该县“摘帽不松劲”,立足县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文件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得力。现予以全文转载,供学习参考。

 

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我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现结合实际,就进一步做好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决定如下:

一、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从解决贫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老区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但截至2012年底,低于扶贫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4.3万多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2个贫困村,即本号镇祖关村和新兴村、英州镇母爸村和大石村、光坡镇章宪村和秒景村、群英乡光国村和祖空村、隆广镇新光村和石关村、文罗镇龙马村、提蒙乡沟尾村。这些贫困村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弱、扶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与全县经济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进一步拉大。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要求,我县扶贫开发形势比较严峻,任务仍然繁重。

    (二)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经过近几年的经济跨越式发展,我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和省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我县的贫困问题还相当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和艰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县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的艰巨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纳入我县发展规划。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盯贫困群众,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脱贫致富问题为首要任务,以增加收入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村、老区村发展活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13—2015年完成12个贫困村、老区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降低贫困发生率,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村、老区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创造条件。具体目标任务是:

­      ——解决4.3万多名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引导贫困村、老区村农民开发适应本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高于12%,到2015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每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4个村。实现100%的贫困、老区行政村村路水泥硬化,群众能饮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水。每年完成危房改造1000户,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0%以上。

——每年输送“雨露计划”扶贫学历班学员2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输出就业3000人。每年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

——贫困村、老区村乡镇卫生医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100%的行政村有卫生室,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贫困、老区乡镇至少有1所标准化的初级中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和巩固率,基本扫除青、少、壮年文盲。

——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奖励和优先扶持,力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3‰以下。

——对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给予特殊扶持,力争帮助其学会一门创收手艺,增加收入来源。

——扩大贫困村、老区村通邮、通广播电视范围,使95%的贫困村、老区村群众可以及时看到党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贫困村、老区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贫困村、老区村文明生态村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三)工作方针。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求实求效、惠民益民”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作为发展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推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扶贫先扶智,激发贫困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信心,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

(四)基本原则。 以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口为优先扶持对象。把解决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做到扶持到户,脱贫到人。加大投入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扶贫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综合扶持,实现贫困村、老区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力度,集中80%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各项涉农资金,确保整村推进的每个行政贫困村投入要达到100万元以上。从2013年开始,计划每年整村推进4个行政贫困村,县直有关单位要以整村推进规划为平台,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落实相关资金和项目,以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突出整村推进重点,提高整村推进水平,完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和后继管理机制,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共同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实施产业化扶贫。 要切实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发展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收入。一是从“做精农业”上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英州、光坡、提蒙等乡镇要优先选择冬季瓜菜等短、平、快的群众性开发项目,努力打造能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亮点项目。二是依托土地资金优势,群英、本号、隆广、文罗、英州田仔片等乡镇着力发展橡胶、槟榔、芒果、台湾莲雾、菠萝蜜等种植业,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基地。三是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利用吊罗山森林旅游开发带动周边本号、提蒙等乡镇的发展。实施“绿色崛起”工程、“森林陵水”工程,在实施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发展绿色经济,把热带水果种植引进村边户旁,发展庭院经济。四是加快民族风情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每年推进2—3个民族风情特色村庄建设,先从英州、本号苗村改造入手。在英州镇着力打造“两湾两泉后花园、旅游度假风情镇”,尽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做好民族风情观光园规划,把周边的少数民族群众列入民族风情观光园规划范围,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建设成为民族风情特色小城镇。五是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完善项目贴息贷款的管理机制,认定一批省级、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走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得发展的路子。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对有发展前景、扶贫对象带动作用大的专业合作组织,要进行重点扶持。六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异地或本地就业、小城镇吸纳与开辟新产业等多措并举的方针,把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规模化经营相结合,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力转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和劳动力服务站,帮助农民就业以及维护农民工权益,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三)实施“雨露计划”。 继续在贫困村、老区村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村老区村的中、高考落榜贫困生以招收就读扶贫学历班(2—3年制)为主,扶贫学历班设在陵水职业中专学校,计划每年招生200人。剩余劳动力主要以培训就业技能为主,计划每年培训5000人。大力开展创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0人成为致富能手。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培训资源等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每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逐步使贫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切实做好贫困村、老区村干部和“三支一扶”人员等人才培训工作,为贫困村、老区村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每年要选派一批科技人员下乡,实施科技扶贫,尽快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技术,提高科技在扶贫开发中贡献率。

(四)推进社会扶贫。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联手扶贫工作的意见》(琼办发〔2009〕61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省、县直有关部门,科技单位,驻陵部队等做好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联手帮扶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联手帮扶单位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结合自己的职能,制定本系统扶贫规划,做到资金、项目、任务落实到位。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投入。 扶贫资金预算要做到逐年增加。县直有关部门要以扶贫开发规划为平台,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做到资金集中、项目集中、力量集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贫困村、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大信贷扶贫力度。 2013—2015年,要逐年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投入,积极推广“政府+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运作模式,切实帮助贫困村、老区村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村、老区村延伸网点,扩大业务范围,简化程序,降低门槛,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业务,为产业化扶贫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

(三)加强技术扶持和服务跟踪。 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对被扶持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被扶持农户提供更多服务和咨询,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发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确保100%的行政村村路实现水泥硬化。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民上网工程”,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扶持贫困村、老区村兴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五)加强老区建设。 2013—2015年,在现有省财政预算安排老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预算投入要逐年递增,从原来的每年安排1000万元增加到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扶持老区加快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扶贫责任制。 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要把扶贫开发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县委、县政府要对县有关部门扶贫开发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二)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财政、扶贫等部门对财政各类专项扶贫资金,从计划分配到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要落实全程跟踪管理,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踪项目走、监管跟踪资金走”的要求,及时将扶贫资金拨付到位,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告公示,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专户专帐管理。完善报帐管理办法,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监察、检查。

(三)认真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 切实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开发项目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扶贫建档立卡、数据要与农村低保数据相衔接,实现数据共享,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帮助贫困村、老区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使农村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贫困村、老区村加快发展。

(五)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扶贫工作机构要加强扶贫开发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各乡镇、各单位要积极予以配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扶贫工作队伍,全力有效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完成。

 

 

报: 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

送: 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

发: 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县扶贫办、有关乡镇、驻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吴晓笙  Tel:65229202  E-mail:[email protected]  (共印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