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扶贫培训工作成效和“十二五”工作思路

03.07.2015  18:59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力指导下,我办在扶贫培训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多渠道创业增收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扶贫培训与扶贫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贫困人口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结合起来,与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结合起来,与提高贫困群众应用农村实用技术能力结合起来,与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素质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素质、转移就业技能和科学生产水平,有力促进了贫困农民多渠道创业增收。2010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比上年增长13.2%。

   一、“十一五”扶贫培训情况

  “十一五”期间,安排扶贫培训资金9933.6万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61期、培训213065人次。即安排266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530万元,占57.4%,地方财政资金1135.6万元,占42.6%,举办雨露计划中专班73期,培训3671人;安排427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074万元,占71.9%,地方财政资金1200万元,占28.1%,举办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037期,培训51849人;安排1506.5万元,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861期,培训农民143052人次;安排1487.5万元,举办干部培训班290期,培训14493人次。

   二、开展扶贫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我们坚持了资源共享、多方联动,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的思路,以贫困人口为对象,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雨露计划中专班”、“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等五项扶贫培训工程,为完成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依托扶贫基地,强化技能培训。 各市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及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积极主动与农业、科技、热作等部门合作,采取课堂培训和田间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邀请技术人员和种养专业户传授橡胶、槟榔、绿橙、养蜂、灵芝菇、生猪、兔、鸭改良养殖技术等2861期,培训农民143052人次。通过培训,贫困地区涌现了一大批橡胶、香蕉、槟榔、瓜菜等专业村、专业户,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二)加大雨露计划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与省教育厅联合举办“雨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班,委托省高级技工学校、省经济技术学校等13所学校和国务院扶贫办与长沙环球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腾飞工程”学校举办“雨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班,专业有电工电子、烹饪、幼师、导游与旅行社服务、护理、药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20多个专业,学制3年,培训3971人,其中1022人获得中专文凭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分别在海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就业,收到了“培训1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经商和就业本领。 委托省高级技工学校、省华侨商校等7所校以及各市县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及其他形式的订单培训班1037期,培训51849人,学习了黎族织锦、摩托车维修、电子电工、服装加工、酒店服务等技能,组织输出到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珠海及省内海口、三亚等城市打工,月工资1200元以上,年打工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四)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我们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合作,围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心任务,以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联手扶贫驻村干部为主要对象,举办了扶贫开发政策、文明生态村建设、特色经济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组织等专题培训班290期,培训14493人次。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素质、政策水平和运用政策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五)支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医疗扶贫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倡导和鼓励下,香港言爱基金继2008年向海南省捐助1.1亿元人民币建10所思源实验学校后,2010年,该基金再向海南捐助4800万元分别在澄迈、万宁、儋州各建1所九年一贯制思源实验学校,儋州五中原有基础上建设思源高中,建成后将新增学位一万多个贫困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

  总结几年来的扶贫培训工作,主要有三条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科学统筹规划。 办党组和办主任,每年年初都召开专门培训会议,结合实际,研究计划,落实项目,安排经费等问题。培训部门明确分工,落实具体责任,并召集有关负责培训机构的领导专门研究具体培训计划和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赵子导主任每期培训班都到场作动员讲话。黄招中副主任经常到培训基地了解学员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我办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帮扶优势,组织、教育、人事、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培训教育单位发挥师资力量优势;贫困市县、乡镇、村委会给予大力支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开展扶贫培训。如委托省经济技术学校举办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把扶贫开发事业、妇女发展事业、职业教育发展事业融为一体,既育才,又扶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0年4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视察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作出重要批示:“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扶贫开发,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对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这种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应予鼓励和倡导。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了培训项目计划申报、培训对象审核,培训补贴范围标准、培训资金报帐、培训档案管理、检查考核等六方面管理。2010年,我们草拟了《海南省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正向财政、教育、劳动、审计等部门征求意见中。这个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培训项目资金管理,更有利于培训资金安全、健康运行,确保培训的效益。

  从几年扶贫培训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巩固率不稳定。一些农民培训毕业上岗后,因工作时间长,太辛苦而返乡;有的感到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生活不习惯而返乡;二是有一些培训单位重视传授技能,轻视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就业后与人沟通、联络等方面出现问题不会妥善处理;三是个别转移培训班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有差距;四是少数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件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组织安排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的思想。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扶贫培训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工程。 与省经济技校学校、三亚技校等学校合作,举办雨露计划中专班,学制3年。学生学费、住宿费、助学金由学校负责解决,学生伙食补助、课本费等由省扶贫办从培训经费中列支,“十二五”期间,拟计划培养7500人。

   二是继续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委托省高级技工学校、省商业学校等9所(社、司),举办电工、焊工、制冷、美容美发、汽车维修、高尔夫球童、酒店服务、烹饪等专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或“单项技能等级证书”转移就业培训班,“十二五”期间,拟计划培训2500人。

   三是继续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工程。 在全省贫困地区,安排培训经费,开展针对贫困农户和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拟培训15万农民。

   四是实施贫困村“能人”培训工程。 配合农业、教育、海洋、科协、卫生、科技等部门,在157个联手扶贫村、150个特困村、每年安排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规划村和其他贫困村,培训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带头人、农业良种示范基地带头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带头人、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带头人,“十二五”期间拟计划培训250人。

   五是继续实施扶贫干部培训工程。 安排培训经费,每年对扶贫系统干部,贫困乡镇干部、贫困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扶贫项目带头人,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十二五”期间拟培训5500人。

   六是扩大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扶贫援助工程。 一是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在157个联手扶贫村、150个特困村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村,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扶贫。二是引导和鼓励帮扶部门积极开展对扶贫点人才培训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