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精准扶贫出实招获实效 2968人将如期脱贫

27.10.2015  18:31

  预计今年底,我市帮扶项目全部实施完毕,所帮扶的23个自然村进村路、环村路、村巷全部得到硬化,自来水全部得到普及,4个整村推进贫困行政村3201户14413人交通难、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57户贫困户2968人将如期脱贫。

  据《今日儋州》消息 10月17日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入农户、帮增收”活动,帮助解决农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问题。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实际,针对性开展调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结对帮扶、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增收脱贫产业,建设村容村貌,实现了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

   创新帮扶新模式

  精准帮扶出实效

  “政府根据我们村民的意愿,帮助我们发展养猪业,建猪舍、供种苗和建沼气池,拓宽我们的致富路子。”东成镇番陈村委会井村村民王召儒对记者说道。在开展帮扶工作中,按照“重生产,促增收,可持续,见长效”的要求,在供种苗的同时,帮助贫困户建设猪舍、鸡舍、羊舍等生产设施,引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走勤劳致富之路。

  据东成镇驻村干部介绍,该镇番陈村采取 “扶贫部门扶持一点,机关单位支持一点,领导干部捐赠一点,贫困农户投入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引导井村46户贫困户养猪,以市扶贫办扶持的种苗,机关单位支持、干部捐赠、贫困户自筹资金作为股本,入股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公司+合作社”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增加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紧盯效益好、增收快的养殖业凝聚精准脱贫合力,发展扶贫产业是我市开展扶贫工作的又一亮点。扶贫部门对贫困户在圈舍改建、种苗调进、饲草种植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木棠镇二图村利用撂荒田种草养羊,成立贫困户养羊合作社,通过能人带动模式发展养殖业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以前只要一下雨,整个道路都十分泥泞,我们出行极为不便,仅靠小块的石板铺在路间垫着走……”木棠镇二图村委会土地坊村80岁老阿婆黎秋宝回忆起过往一脸惆怅。然而黎阿婆常说起的这一场景,已成为她现在茶余饭后对孩孙们讲述的又一忆苦思甜的故事。

  如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环村路,一排排崭新的屋舍,一张张幸福满足的笑脸……到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些都预示着乡村在不断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木棠镇挂职副镇长曾树磊介绍,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主要是硬化村巷、环村路,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以带动整村推进建设,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发展生产难等问题。

  截至今年10月,我市开展“入农户、帮增收”活动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投入2041.8万元,完成计划78.2%,道路硬化19.4公里,完成计划76.8%;饮水工程完成5宗,完成计划100%;23个村环境卫生得到基本性的改善;危房改造26间,完成计划33.3%。预计今年底,帮扶项目全部实施完毕,所帮扶的23个自然村进村路、环村路、村巷全部得到硬化,自来水全部得到普及,4个整村推进贫困行政村3201户14413人交通难、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57户贫困户2968人将如期脱贫。

   积极开展扶贫宣传

  打好扶贫攻坚战

  各镇各单位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以扶贫活动为新契机,结合“入农户,帮增收”活动,对贫困地区和本单位定点扶贫的贫困村开展各种帮扶。 在工作中,按照聚焦大目标、把握大形势、开展大宣传、营造大氛围要求,营造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宣传环境,引导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市扶贫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扶贫济困、信息咨询、媒体宣传、走访慰问和政策宣传等系列活动,为广大群众进行扶贫开发政策普及和涉及贫困户项目的咨询等服务,使广大群众一目了然地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流程。

  今年来,全市各镇主要街道、整村推进贫困村共计悬挂宣传横幅528条,让扶贫工作深入人心,让百姓打从心底想脱贫、要脱贫,积极参与脱贫帮扶活动,利用现有的活动契机,使村民做到真正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引领更多人走上致富路。(记者何秀玲)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