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断头路”、优化交通循环组织 海口多举措疏堵

08.02.2015  22:35

      打通32条“断头路”、建设交通流量采集系统、优化交通循环组织……

      海口:治堵保畅招招实

      海口多举措疏堵保畅,效果初显。海口国兴大道,道路通畅,车辆井然有序。本报记者张茂摄

      2月3日,从柳州来海口打拼十余年的周文,购买了一辆奇瑞轿车,“今年要开车回老家过年!”周文特别强调。

      与无数家庭一样,能拥有一辆汽车,正被人们看作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记者从海口交警车管一所获悉,海口市2004年汽车拥有量7.5万辆,2009年18.5万辆,2014年增至46万辆。与此同时,2014年电动车数量也超过40万辆。

      道路与车辆之间的供需矛盾,将放慢海口的运行速度,“疏堵保畅”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管理者的重要命题。近年来,海口市交通管理动作不断,一篇篇“治堵经”正在舒缓城市道路上紧绷的“神经”。

      下重拳

      打通城市“七经八脉”

      如何才能让车轮快起来?首要是提供更多的道路空间。但是,海口85%以上的就业岗位和30万辆机动车几乎集中在老城区,道路拓宽的空间微乎其微。

      怎么办?“只能从路网结构上动刀!”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海口市委、市政府在现有条件下抓住问题的“要害”——打通32条城市断头路,搭建起更加合理的路网结构,为城市“舒筋活络”。

      这是32块难啃的“骨头”!断头路之所以多年打不通,就是因为前方阻力大。多是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难度太大、建设成本高及其他因素而搁置下来。

      原来破破烂烂的高登路,西接不上龙昆南路,东连不上滨江路,是当时府城交通的缩影——城里窝里转,就是出不来府城、连不上海口。高登路的贯通,障碍是挡在前面的建行、地税等单位楼和数栋居民楼,仅拆迁成本就上亿元。最终经过专家数次研究,优化方案调整道路线形,才顺利打通道路,进出府城东西又多了两个“出口”。

      类似的情形不断上演,贯通的32条断头路总长才30公里,却犹如打通“七经八脉”,盘活了一座城市。如侨中路(隧道)盘活了海秀中路片区与国贸片区交通;红城湖路延长线,联通了龙昆南、海府路、滨江路等3条贯穿城市南北道路;新东大道二期把新埠岛与江东组团连成一体……

      增投入

      用科技补短板

      龙昆南路,被喻为海口交通“大动脉”。但是,省内外专家却难于给这条道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快速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都不像。从道路宽度等规格来说,堪比快速路、主干道,但是龙昆南路两边道路出口多、岔路多,又难以符合快速路、主干道的要求。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既要保证主干道通畅,又要顾及周边居民、单位的需求。”海口市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刘郴说,今年初,海德路口丁字路口改造,车主就在质疑一公里4个红绿灯会不会造成“梗阻”。结果并非如此,秘密就在“红绿灯”。

      在龙昆南路多个路口,道路地下埋设感应控制线圈检测器、无线地磁感应检测器,能够实时检测路口交通流状况,为交通信号智能协调控制提供交通流量、占有率、饱和度等数据,提升红绿灯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结果是多了一个红绿灯,释放了海德路、南沙路的车流量,但并没有给龙昆南添堵。”刘郴说。

      据悉,近两年来,海口市加大对交通管理科技投入,总投资约6000万元。建设多处交叉路口信号灯系统、人行过街信号灯系统、感应控制线圈检测器、无线地磁感应检测器;建设55个交通流量采集点和16个高清卡口以及配套的后台软硬件系统;建设180个高清监控点及配套的后台视频管理系统;共建设30个灯控路口卡口型闯红灯电子警察和2个高清卡口,以及配套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建设5个一线路面大队分控中心;建设交警高清指挥大厅。

      “有了高清监控,司机开车打电话明显减少!”刘郴告诉记者,不要小看了司机打电话与交通拥堵的关系,很多司机驾车时打电话难免降低车速,就会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特别是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因打电话起步晚,就会影响后车过路口,引起车辆滞留。

      抓细节

      向管理要效益

      国兴大道南侧的兴丹路,市民最近发现道路中央均装上了隔离护栏。这里不是交通流量大的主要道路,为何增设护栏?原来,此举并非针对汽车,而是电动车。

      “电动车随意掉头穿插,严重影响道路秩序和车辆通行,安装上隔离护栏后,在一段距离内设置掉头口,引导电动车有序过街,能减少对机动车的干扰。”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徐剑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徐剑坦言,道路与车辆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但对人、车、建筑等密度大的主城区“动刀动斧”的空间越来越小,更多只能是“小改小革”,采用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交通组织,进一步释放现有道路的潜力。

      细心的市民近年来都会注意到海口道路上的一些小变化:滨海大道东段的中央绿化带小了,多出了一个车道,路口通行能力增加了;玉兰路、丽晶路等交叉路口拆除了绿化导流岛,交叉路口拓宽了,过街更方便了;南大立交桥南桥头调头口车道增加了,排队时间短了;龙昆沟架起了钢结构便桥,车辆调头与行人过街两不误……

      从一个片区的交通组织,到一个路口的红绿灯设置,海口交通管理直指城市道路中的“小血管”、“小神经”,特别是主城区内的路口,原来人车争道,秩序混乱,如今群众反映通行能力明显增加、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014年至今,海口市政府还四次请来国内知名的交通管理专家常驻海口共同“把脉”交通问题,还与上海建交委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请对方组织专业力量,为海口交通发展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谋长远

      打造“公交都市”

      “树立科学出行理念对于海口这样一个主城区空间资源十分紧张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交管专家陈元高调研海口交通状况后认为,稀缺的公共交通资源应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化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不二选择。

      据了解,海口是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交都市”战略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以增强公交吸引力、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为重点,统筹协调大容量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慢行交通等多种公交客运方式,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高效便捷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

      海口市政府已逐步建立公共交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补贴机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交车辆购置、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方面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截至2014年,海口公交车万人拥有量已达11.6标台,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占到全市公交车总数的80%。

      因创建“公交都市”,海口获得国家交通部、省交通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海口正启动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和现代有轨电车,未来将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BRT)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和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