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风斗雨保畅通

13.08.2014  12:38

7月18日,今年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海南。在狂风暴雨中,5000多名海南公路人在公路抢修一线日夜鏖战,与时间竞跑——

战风斗雨保畅通

 

风停雨歇,路通人欢。28日上午9点,被洪水冲毁的儋州市东王线长坡大桥施工便道恢复通车。海南公路抢修人员为此整整奋战了10天。

    “总算通车了,我们出行不用绕道了!”沿线群众高兴地说。

经过全省5000多名公路人连续9天的紧急抢修,全省95条因风灾阻断的公路已全部抢通。

海南公路人以辛勤的汗水和惊人的毅力换来了公路的通畅,打赢了一场抗击风雨保畅通的攻坚战。

    这是一首壮美的诗,吟颂的是海南公路人不畏艰险的铮铮铁骨。

    这是一曲激越的歌,唱响的是护路卫士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

靠前指挥  科学决策

      来势凶猛的“威马逊”是对海南公路人的考验。

    7月18日上午,超强台风“威马逊”逼近琼岛。

    在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厅抗击“威马逊”指挥部总指挥董宪曾的亲自协调指挥下,全省公路人闻“”而动,绷紧了防风防汛之弦。上午8点,以海南省公路局局长黄兴海为主导的省局4个防汛抢险巡查工作组奔赴抢险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这一天,黄兴海局长率工作组成员马不停蹄,分赴琼海、万宁、文昌等多个市县,行程500多公里。

      这一天,他们与台风赛跑。

      下午3:30,41年一遇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文昌市翁田镇,狂风怒吼,暴雨倾泻。黄兴海一行5人驱车在疾风暴雨中艰难穿行,辗转大抱线、海文线等各路段巡查,发现险情,现场指挥。

      一路上,风狂雨急,部分公路被洪水冲毁,大批公路林被强风拦腰折断,交通中断。黄兴海手机陆续接到了一条条告急的短信和电话……通往翁田的主通道大抱线(大至坡至抱罗)受阻、海文高速交通不畅,严重影响救灾物资和人员直接进入灾区。

接到灾情报告,他逐个下达指令,调兵遣将组织抢通。每隔两小时便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报告路况情况。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为全省抗风救灾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坐阵指挥的董宪曾厅长向全省公路人下了一道死命令。

      17时25分,当得知海文高速被倒伏的树木阻断,黄兴海立即赶赴三江养护站部署清障工作:“这是抢险救灾的重要通道,必须连夜抢通。”并调集附近3个养护站职工和机械设备紧急驰援。

当晚20时许,风力稍为减弱,百余名抢险人员分成6个组,顶风冒雨,用砍刀、电锯清理海文高速路面树木。

      晚上10点30分,黄兴海率工作组冒着疾风骤雨,从文昌再次赶赴海文高速公路,与养护工人一道清理倒伏树木及广告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当时风大雨急,抢险现场能见度不足10米,清障既困难又危险。”海文高速管理站站长吴险峰说。

      经连夜清障,海文高速于翌日上午6时全面恢复通车。

      6时50分,黄兴海又率工作组成员赶赴大抱线公路,指挥路面清障。

该局副书记廖朝阳、副局长薛行方等也顶风冒雨赴有关市县,靠前指挥公路抢险。分局负责人也亲临一线督战。

  “我们采取靠前指挥、分片负责的办法,赢得了抗灾的时间和主动权。”黄兴海说。

争分夺秒  奋力抢通

    “威马逊”如脱僵的野马横扫琼岛,一条条公路中断,一座座桥梁便道被冲毁;海榆中线中断,海文高速及西线高速交通受阻……全省95条公路因风灾阻断!

      灾情就是命令!

      一场抢险保通战打响了,海南公路人只有一个念头: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抢通生命线!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紧急下拔3.38亿元救灾资金,修复水毁交通工程。

      18日下午,成片树木被强风折断,横七竖八倒在文昌后湖线上,阻断了交通,救援车辆无法进入翁田。

    “这是海口通往翁田的唯一通道,是救灾的生命线,必须尽快打通!”黄兴海当即下令。

文昌市公路分局局长麦正良立即组织翁田两个道班40多名养路工,与交通、部队官兵、沿线群众100多人一道顶风冒雨,用油锯清理倒伏树木。

风雨中,现年58岁的翁田道班二班班长黄循和率一家6口参战,当时,其老家的多间房屋均被强风掀顶,损失20多万元,但他全然不顾,依然和养路工一道奋力抢险。他说,抢通公路比什么都重要。

    “当时风那么大,人都站不稳,不时有树木倒下,危险无处不在。”黄循和至今有些后怕。

      经过10多小时的连续奋战, 至19日清晨6点,30多公里长的后湖线紧急抢通了,确保了救灾人员和物资进入重灾区翁田。

      “威马逊”肆虐,海南中、西部地区连降暴雨,山洪暴发。18日晚,海榆中线(224国道)的走鸡桥等两桥施工便道被冲毁,造成海榆中线南北交通中断。

      “中线是交通大动脉,耽搁不得,必须抢通。”驻点指挥的省公路局副书记廖朝阳下令。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与琼中县公路局领导立即赴现场研究抢修方案。

      琼中县公路局组织10部大型东风车、两台装载机、一部吊车和30多人投入抢修。每天从上午7点至晚上12点,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埋管、回填、压实……

      “我们一天要干15个小时,虽然很累,但为了保畅通,我们别无选择。”装载机手邝国安说。

      据琼中公路分局局长王光科介绍,抢修回填的土石方多达9000多方,相当于900车土石。

      经过4天的紧急抢修,23日晚11时30分,走鸡桥施工便道抢通,海榆中线交通恢复。

      因山洪暴发,19日零时,省道什邦线K46+200处整个涵洞被冲毁、九架岭多处塌方、木棉桥便道大水淹没,造成白沙县城通往外界的交通主干线阻断,一度成为“孤城”,县道光青线两座桥梁打学桥、打炳桥被洪水淹没桥面两米以上,打学桥的引道也被冲毁,10000多人进出受阻,不少群众只淌水过河。

省公路局副局长薛行方、白沙公路分局局长赵民东冒雨赶赴现场,研究抢修方案,组织涵管、机械和混合料进场冒雨抢修。

经奋力抢修,至20日凌晨4点,抢通K80+200木棉桥便道及沿途多处塌方,白沙至邦溪全线恢复通车,打通了抢险救灾通道。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感激,当即给省公路局发慰问短信致谢。县政府还紧急下拨10万元公路救灾资金。

      一条条生命线的抢通,凝聚着公路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在风雨中鏖战,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险保通。

奋勇争先  彰显情怀

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公路人的身影。连日来,公路抢修人员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日夜奋战在公路抢险一线。

一个个感人的抢险镜头随处可见。

狂风暴雨中,年近五旬的海口公路局土桥道班班长黄礼生腰间绑着腰带,手拿油锯,强忍病痛与养路工一道在路上清理倒伏树木,至今仍不歇息。

    “威马逊”登陆前,黄礼生因腰间盘突出正在医院住院治疗了约10天。当他得知强风即将来袭,他躺不住了,毅然于台风登陆前一天办理了出院手续匆匆赶回了道班,准备迎战 “威马逊”。

        18日台风登陆后,黄礼生忍着剧痛,率道班工人顶风冒雨上路清障,连续多日带病抢险保通。

      “台风那么凶,我实在放心不下,保畅通是我们公路人的职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黄礼生朴实的言语彰显了公路人的护路情怀。

      7月17、18日,省交通工程机械维修中心主任杨惠江连续两天分赴11个高速公路管理站指导防风工作,一路兼程,疲惫不堪。18日晚,当他从三亚赶回海口时,顿觉身体不适,头晕呕吐。同事劝他上医院看看,但他执意不肯,喝了几口姜汤暖暖身子,稍息片刻,又继续上路指挥抢险。

      为抢修被山洪冲毁的海榆中线牙训桥、走鸡桥施工便道,琼中公路分局生产技术股副股长王文驰日夜冒雨盯着抢修现场,因连夜淋雨及过度劳累,22日突发高烧,两眼通红,嗓子嘶哑。后在局领导的一再催促下,才勉强到诊所输液。输液时,他穿着被雨水浸透的橘红黄工作服,倚靠在椅子上竟睡着了……两小时后,他再次出现在抢险现场。

      在抢通大战中,不少公路人舍小家,为大家,日夜鏖战在公路抢修一线。 饿了,就啃口干粮;累了,就小憩一会儿,继续上路。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公路不通,一刻不歇!

      风雨中,海南公路人以惊人的毅力,战风斗雨,挺起不屈的脊梁。

  (侯小健陈 涛 陈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