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硅谷 南繁逐梦·专家访谈录(2):朱英国院士 将海南打造成现代农业的前沿阵地 促进海南经济发展

14.04.2015  00:19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在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中,有一位的贡献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肩,他就是从事水稻研究近50年,培育出红莲型、马协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的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朱英国认为,海南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要利用海南南繁基地的区位优势,加快技术交流,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促进海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加快水稻育种科研速度,朱英国从湖北来到海南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也正是在海南,朱英国利用海南红芒野生稻与常规稻,杂交选育出红莲型杂交稻。回忆起当年在艰苦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时,朱英国最想感谢的还是海南人民。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

[我从1972年冬天到陵水起,一直每年我就在陵水,(南繁研究)已经40多年了,另外海南岛的人很朴实,我们当年住在农民家里面,他们很好,他帮我们做事,所以我们工作完成得很好与海南人民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杂交稻领域,朱英国的红莲型和袁隆平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中红莲型杂交稻在全国已累计推广了上亿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朱英国和他的团队还在进一步地研究红莲型两系杂交稻,培育既高产又优质的绿色环保新品种。朱英国说,海南南繁基地发展和海南现代农业的建设密不可分,要利用现代技术,把海南南繁基地建成国家级现代化农业基地,促进南繁种业硅谷的建设。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

(国家加强管理,进一步进行顶层设计,把海南岛这个南繁基地建成国家级现代化农业基地,把现代农业的理念引进海南的南繁基地,另外促进学术交流,使我们农业的发展更有潜力。今后从政府、企业,或者农民来讲要多交流,把这些先进技术来进行推广,先进思想进行交流,这样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

在海南开展科研40多年,朱英国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建议海南要利用南繁的优势,加大南繁技术的扶持,辐射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

(海南岛把全国先进的典型吸引到海南,对海南(农业)事业发展、海南省农民的增收都是有好处。)

朱英国说,随着海南城镇化的加快,南繁基地的用地面积不断缩小,他建议要做好三亚、陵水、乐东这三个市县南繁的规划建设,实行核心区划片管理,促进南繁长期稳定的发展。

同期声: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

[把南繁的几个大的水稻、玉米和蔬菜,几个大的作物的核心区,就是农业方面的核心区要国家重视起来,划片了这些核心区就不能动用了,在政策上面法规上面,能够制订比较完善的政策,比如说保护农业核心区的(研究)不受侵犯。]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