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特招生学成归来:扎根基层 俯首耕耘 带领村民致富

11.08.2015  00:26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从2006年起,海南和天津科技大学签订省校合作协议,成立天科大海南民族特招班,招收海南少数民族学生。如今,这些学生学成归来,从事各个行业,服务海南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张太明。

崎岖蜿蜒的泥土碎石路,骑摩托车一路颠簸不堪,张太明开始了沿村走访的日常工作。这个黎族小伙,2009年考入天津科技大学海南民族特招班,毕业后回到海南,先后在琼中黎母山镇政府、团省委志愿服务中心工作,2014年,考取并担任琼中县营根镇新朗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村民  王礼宣

(经常走村串户,为我们农户增加收入,提出好的建议。 )

新朗村共有9个自然村12个村小组,最远的村离村委会有5公里。任村官之初,张太明就向哥哥借了5000多元钱买了摩托车,上山下村,不到一年就跑了近万里路。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张太明 

(我发现村里面村民的困难非常多,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脱贫致富。) 

合罗村地势较高,不利于蓄水,长期以来,村民靠着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洗衣做饭,十分不便。第一次走访时,张太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合罗村解决这个难题。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合罗村  村民

(阿明来到村到现在,帮我们搞村路和水井。)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张太明 

(合罗村的村民历来没有水井,现在好不容易把水井的资金给申请下来了。)

水井选址,寻找打井队、买材料等等,张太明凭着在学校学到的水利知识,短短五天时间,合罗村的水井工程就动工了,再有一个月,村民就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新朗二村以前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主要种植槟榔,收入单一。张太明深知,村民脱贫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帮扶,通过向镇政府咨询,得知镇畜牧站在大力扶持养鹅。他走访中还发现,新朗二村有个鱼塘,水质好,岸边地势低洼,十分适合养鹅。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二村村民  刘志辉

(第一批养了之后,我觉得效益还好,第一个我技术方面掌握的还可以,我现在觉得还是得心应手了,一批比一批好。)

不光是刘志辉,张太明还向其他村民介绍了养猪、养牛、养鱼等多个项目。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二村村民  林民东

(他会来帮忙我们,教我们怎么样培养,怎么样打预防什么都可以帮,大毛病必须叫他来帮我们解决。)

就这样,短短一年,村民收入翻了几番,新朗二村由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张太明这个大学生村官也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村民  王礼宣

(开始政府安排到我们村委会来蹲点,我认为他是走村看花的事情,但是后来他下到村委会,我就看到他实实在在的工作,后来我就说这个年轻人是真心下到村委会来干工的。)

在大学选修过档案管理课程的张天明,还学以致用,利用下班时间,对各村小组的党员材料和村民情况管理分类,然后再对各个村干部的具体职责加以整理,以避免基层干部工作懒散的弊病。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镇长  吴德江

(关键就是他的文化素养比较高,不但把基层工作做好,另外也影响我们当地的一些群众一些干部。)

同期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朗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张太明 

(时刻铭记着保铭书记,给我们的这十六个字:刻苦学习,提高本领,饮水思源,报效家乡。未来的话,如果有机会,我还会一直干下去,能够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为家乡做点贡献。) 

天津科大民族特招班的学生全部来自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回馈家乡,让家里变得更好,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天津科技大学海南民族特招班成立至今,已经过去十年,恰恰是这十年间,一批批学成归来的大学生,主动扎根基层,用他们的所学所得,出谋划策,带领民族地区大步向前,让当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精气神也更加的饱满。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