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故乡情 省博物馆举行海南·马来西亚油画作品展

13.04.2015  14:44

      原标题:南洋风

      故乡情

      《沉静的午后》油画曾昭承(马来西亚)

      《吉隆坡唐人街》水彩陆宇坚(马来西亚)

      《渔村》油画蔡尚玮(马来西亚)

      一派秀美的琼州景像径直映入心底。

      4月3日至6日,由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马来西亚槟城海南会馆主办的“故乡情——海南·马来西亚(琼籍)油画作品交流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时值清明时节,海南油画界与马来画家以油画展的形式切磋技艺、共诉乡情,可以说,此番展览既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番游子与故土的情感交流。

      聚焦地域特色满载南洋风情

      热闹的小镇市场、翠绿的椰林、充满地域特色的高脚屋……一股浓郁的南洋风透过画面扑面而来;静泊的渔船、葱郁的树林、满载乡土气息的田园景像。

      展览中,马来西亚琼籍画家的作品以其鲜艳明亮的用色和纯朴闲逸的生活气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对此,参展的马来西亚琼籍画家曾昭承介绍,画中所表现的场景即为“南洋风”。马来西亚的华人画家在当地扎根后,需要通过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强自身的绘画独立意识,探寻具有南洋特征的艺术风格,所以他们运用自身所擅长的风格,根植于当地滨海田野之间,南洋风情的椰树、渔船、市场自然成了他们主要的描绘对象。

      “用色方面,马来西亚画家的画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这都源于马来西亚的气候特点——热。”曾昭承告诉记者,马来西亚的气候比较特殊,气温常年保持在摄氏35度左右,炎热的热带海洋气候,使得花红柳绿,色彩缤纷成了马来西亚的常态,因而画家多选择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当地风情。

      “马来西亚的华人画家,多以个人创作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风格。”曾昭承介绍,在长期的自我探索过程中,他的油画作品自然而然的偏向于硬边派。例如,此次参展的《椰树下》、《海神庙》、《沉静的午后》等作品中,对于渔船、岩石、椰子树等景物的线条处理上,笔触较为突出、锋利,线条的错落感较强;在表现船体时以突出的线条,配以红色、蓝色、黄色等艳丽色彩,对比强烈,南洋风韵跃然纸上。

      此外,马来西亚美术深受英国水彩画的影响。英国气候湿润,水彩画色彩鲜明,变化多端。细观参展画家陆宇坚的水彩画,能够寻到英国水彩画的影子。他的画作《东海岸小镇》和《吉隆坡唐人街》,画面中水分较多,在描绘市场中的建筑、人物多用多彩色调,南洋街上的生活气息尽显。

      峇迪画是马来西亚华人利用马来西亚本地蜡染工艺演化出来的一种蜡染绘画,色彩绚丽。参展画家蔡小丁的画作《冰城街景》是蜡染绘画的代表作,画中展示的马来西亚特色建筑“五脚基”,和海南的骑楼同源,由此可见两地文明的交流融合源远流长。

      乡情牵动艺术之旅

      “这次画展算是圆了我的归乡梦。”这是祖籍文昌的曾昭承第二次踏上故土,也是第一次清明时节回乡祭祖。

      4岁就离开海南,前往马来西亚生活的曾昭承,仅在1999年时,有一次短暂回乡探望的机会。曾昭承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有70万海南籍华侨,每到清明节都有许多侨胞回乡祭祖,但也有一些人由于工作、经济等各种原因,很难寻得机会回乡。

      接到海南油画界邀请马来西亚琼籍画家回乡共同办画展的邀请后,曾昭承积极联系了5位画家,拿出40幅油画、水彩作品前来参展。此外,听闻文昌正在举办南洋文化节,曾昭承还专门又拿出5幅油画作品,送至文化节现场展览,以油画的形式缅怀先祖,寄托华侨们的思乡之情。

      “虽然对故乡的印象比较模糊,但两次踏上这片土地依然觉得很甜、很温暖。”曾昭承说,在马来西亚住了60余年,无论在语言、生活习惯上都早已“马来化”,甚至已然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但是踏上故土的一瞬间仿佛所有的联系、所有的情感都又回来了。

      曾昭承告诉记者,1999年那次回乡,看到眼前这一片熟悉又陌生的景致,他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画一套以海南风土人情题材的画作,以表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此次归乡看到海南画家极具地域特色的油画作品后,曾昭承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但这需要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回来找题材、找灵感。”曾昭承说,一方面海外生活多年,画家们需要时间细细观察,才能更准确的抓住海南景致的灵魂所在;另一方面,海南的风物与马来西亚的颇有相似之处,但是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二者又略有不同,这给画家增添了绘画难度。“尽管组织这一活动将面临时间和经济双重压力,但我还是会找机会召集一批海南籍画家,尽快组织返乡寻情绘画之旅。”曾昭承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