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藏区贫困村 共建甘孜致富路

22.03.2017  01:07

3月15日,受四川省甘孜县政府邀请,三亚市南繁院杨小锋、陈冠铭两位研究员前往甘孜县调研指导。历经2天半的路程,克服缺氧和高原反应障碍,于17日下午4:40到达甘孜县。在四川省甘孜县副县长周发球的陪同下,指导组马不停蹄赶往项目地——孔萨农庄。

孔萨农庄位于甘孜县拖坝乡拖坝四村东侧,占地1100亩,紧邻G317国道,距离甘孜县城9公里。现已建好高效日光温室10座,在建智能温室大棚1座。智能温室大棚为热带观光植物标准化种植区,旨在挖掘热带植物的观赏、体验价值,吸引外地游客,同时满足本地人民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为此,甘孜县政府需要设施改造和热带作物种植方面的帮助。时任甘孜县周发球副县长(中粮集团置地有限公司海南公司挂职干部)向三亚市农业局扶贫办和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寻求帮扶,鉴于三亚市南繁院这几年在热带作物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经讨论,决定委派杨小锋、陈冠铭前往甘孜县帮扶、培训和指导。

经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测量,该大棚跨度9.6米、开间4米,肩高3.1米,面积3456㎡。棚内设有热水管道、加温设备、风机湿帘降温设备等,考虑到甘孜县1—2月份夜间凌晨温度过低,约-30℃,而白天温度较高,建议在肩高位置和四周增设隔热布,并将现有的补光灯更换为碘钨灯(1000W),用于夜间增温。

 

            3月18日上午,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兼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带领县农牧局、拖坝乡、县政府领导等,前往孔萨农庄现场研讨项目定位、设计、施工、出资、联合等基础分工工作,杨小锋、陈冠铭就昨天现场调研发现的问题及种植作物选择向雷书记作了汇报,雷书记现场要求园林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明天到位,商榷改装和设计事宜,并要求5月底完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海拔3390m,全县面积7357k㎡。甘孜县属于丘原与山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位于横断山脉东北边缘,冬长夏短,寒冷干燥,属于高山寒温带气候。该区域地势开阔,年日照时间长达2640h,有“小太阳城”之称。年最高气温为31.7℃,年最低气温达到-28.9℃,平均5.6℃。氧气含量相当于平原的67%,年降水量636.5  mm,无霜期217.5d。主要农作物为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区域差异导致作物种植和生长差异使得物候特征各不相同,导致异物同谱,同物异谱现象。

            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气候、高海拔等不利因素,甘孜县大多数藏族百姓主要还是靠放牧和种青稞为生,夏季时采摘松茸、虫草增加收入,但常常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极不稳定。截至2015年底,当地仍有近1万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解决当地贫困问题,根本出路是如何利用好资源,在发展中解决贫困问题。而根据当地资源优势,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使藏民从中受益,是实现当地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作者:杨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