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日报】从微信谣言讨论 微信为何只能“微信”?

07.04.2015  19:47

      一、舆情聚焦

      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微信用户群的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等有害信息的行为也愈演愈烈。搜索涉及海南的谣言并不少见。2015年2月11日,一则“海南海口出现百人团伙偷小孩盗器官”的信息被海口警方证实为谣言。3月23日,被媒体大肆报道的来源于朋友圈的《海口两辆豪车挂同一“靓号”车牌紧挨停放》新闻也被证实为PS假消息。4月6日,《国际旅游岛商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网传台风“美莎克”今日登陆文昌?官方辟谣》中称:继一些海南自媒体微信号编造“超级台风‘美莎克’清明来海南最大风力为17级”的谣言被国际旅游岛商报官方微信揭露后,昨日又有一个名为“掌X海南”的自媒体微信煞有介事发布“台风‘美莎克’预计明日在海南文昌到广东阳江一带登陆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的虚假信息,引起人们尤其是文昌居民的恐慌。

      据媒体报道,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谣言举报就有3万次,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中山大学的研究显示,微信谣言周一、周二、周三和周六这四天是举报高峰。

      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微信”。几乎人人都有被谣言忽悠的经历。朋友圈已经成为谣言的重要传播场所。相比较而言,代购刷屏反而显得可爱一些。但令人尴尬的是,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谣言往往在微信上传播得飞快,而辟谣的消息,转的人却少得可怜。很多人宁愿相信“人咬狗”,但是不相信“人没咬狗”。

      综合原因,首先,当下微信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其中蕴含着无数商机和利益。而这就是大量幕后推手炒作微信公众号,并借此成为广告推销平台的根本目的。发布耸人听闻的谣言,博取用户们的眼球,无疑是炒作微信账号的最佳手段。其次,不少谣言的产生离不开某些不负责任媒体的炒作。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对于铁肩担道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感不可滥用。对于一些看似“纯真”的消息,媒体不仅有传播扩散的的功能,也必须要有去伪存真的职业道德。第三,相关各部门应该从自身作风找原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良自媒体就是抓住了官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某些政府部门一贯的不良印象,来大做文章。也让谣言更加可信。就像城管打人和城管扶老奶奶过街,相比之下,恐怕城管打人更容易让人相信。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微信谣言,需要《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的坚决执行;需要微信自身的审查自省;需要媒体的务实求真;需要受众的理性思考;更需要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否则,微信,不仅仅是“微信”,恐怕还将变成“危信”。